外来商贩小区设摊位
张新香也想过进市场卖菜,但市场的摊位费让她“进不起”。另外,张新香说,她的货源主要是农民家的自种瓜果,季节性很强。因此不可能常年在市场内租摊位。
有居民问有没有香瓜,张新香摇头,她只卖应急的西瓜、桃子。而这个小区只有她一个摊位,要吃哈密瓜、葡萄、李子等水果,得去超市或者大市场。
这让居民颇为不便,小区南侧有一个菜市场,居民买菜要走10多分钟,老人腿脚慢要走15分钟,有老人表示,如果张新香的瓜卖完了,只能去大市场,夏天拎个10来斤的大西瓜实在不方便。
在居民们看来,清理掉小商小贩后,小区和街道的环境变好了,也给琐碎的生活带来一些不便,怡鑫小区居民说,小区内收废品的只有一家,刮风下雨或者有事情没来,大家的废品就卖不出去。
顺义流动人口比例低
这是顺义的普遍场景,在顺义城区转上一天,街上也很难见到游走叫卖的小摊贩,多个小区除了一些修车、配钥匙的固定摊点,小吃类的小摊贩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小区门口的早餐工程。
这是“顺义模式的一项内容”整顿对流动人口有巨大吸附作用的传统服务业、低端第三产业,即餐饮、洗浴、美容美发等“五小门店”和小百货、小食品、小建材等各类市场,建立规范、统一、集中的市场。
从2008年起,顺义投入1.5亿元,升级改造了全区65个农贸市场,杜绝了马路市场;通过规范开业标准,清理了一批小门店、小企业。
它从产业、住房、本地人就业等几个可能导致人口失调的关键点把控流动人口。在今年7月底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的人口规模专题调研报告中,“顺义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报告中称:截至今年3月底,顺义区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数为14.4万人,与其他几个区位、面积、经济总量、人口数量大体相当的远郊区相比,流动人口数仅相当于其他区的1/3或1/2。
废品回收点一年减六成
在顺义模式中,像张新香这样的小贩无论从规模还是人数都在逐步减少。
她发现,这里街上不让摆摊,很难生存。整顿使各类小门店摊点迅速减少,市人大的调研报告透露,以废品收购行业为例。2009年下半年,顺义区的废品回收点在一年之内少了6成。
当年和张新香一起进京闯荡的同乡走得差不多了,若不是为了孩子念书坚持留在这儿,她也早带着一家回安徽老家了,孩子念的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
能留下来的,大部分进了顺义工业区企业打工。这是顺义模式希望引进的技术和高端人口。
另一方面,顺义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帮助本地劳动力充分就业。
区政府担当中介的角色,给企业明确具体指标,吸纳本区劳动力就业给予奖励,空港天宏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比如新招用本区劳动力,会给予用人单位负责人及劳资部门150元、300元到500元不等的安置奖励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