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工业区雅昌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潘剑平表示,顺义政府在五六年前跟企业沟通时就表示,需要的是训练有素的人,引进的外来人员要能够给区域经济作出贡献,同时也要考虑优先招聘本地人。
由于对本地人技能培训的普及,劳动力水平提高了,像张新香这样没有专业技能的外来务工者,很难找到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天宏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来这里找工作的外地人越来越少了。
高端园区没有大排档
而服务于空港服务区企业的“高端”职工,与张新香们有着不同的境遇。
这里有索尼、阿尔斯通等跨国公司。28岁的北京小伙张欣从北京科技大学毕业,3年前进入一家国外电子企业,任产品工程师,负责企业产品的研发及给工人培训。
张欣说,顺义空港工业区因交通便利和租金低廉,吸引了众多公司入驻。而园区的生产和研发部门,分流了来北京发展的人才,包括来自全国各地、学历稍低、在车间工作的工人,以及张欣这样的大学毕业生。
空港工业区的很多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免费集体住宿,或是给予一定住房补贴,由员工自己选择是住在宿舍还是自己租房住。这种集体宿舍模式,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日常生活保障,同时也缓解了流动人口分散租房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
张欣已习惯了在工业区上班的舒适与安静。上班不用挤公交、地铁,郊区空气、绿化环境都好。最主要的是这里生活成本低,起码租房有单位补贴,可少拿些钱。每月工资能存下一大半。而张欣在城里工作的同学很多都是月光族。
但工业区内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园区里基本都是办公楼和宿舍,生活和娱乐设施有限,日常生活基本在食堂和小超市解决,找不到小商小贩,当然,也没有喧闹的街边大排档。
人口重压之下,北京各区县展开了调控人口的尝试。
顺义用产业、住房、就业等环节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尤其是“低端劳动力”,获得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认可。而在石景山,通过城乡接合部改造和产业调整,也在客观上影响了人口结构。
【他山之石】
【新加坡】
分区规划缓解中心压力
主要通过调整城市功能分区规划来调控人口。按照市中心、次中心、副中心的结构将新加坡划为55个小区进行建设,组团和小区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有效地缓解了城市中心人口和交通的压力。在上世纪60年代,重新评估了人口增长的可能性,将原来环形放射模式城市布局改为项链式的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