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网站上对外公示。在土地利用规划上,首次把集美、海沧区提到了和思明、湖里区并重的地位上,统称这四大区为厦门中心城区。
布局:“一主两辅”结构
中心城区规划用地布局形成“一主两辅”空间结构:一主,指厦门本岛;两辅,海沧辅城、集美辅城。外围区为同安区、翔安区。
厦门将加快推进“两大基地、四个中心”(高新技术生产研发基地、对台交流合作基地和航运物流中心、金融商贸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建设,全面建设国际性港口风景城市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
2020年规划中心城区规模达到16512公顷,人均用地100平方米。
人口:2020年达330万人
规划指出,2010年厦门全市已全面实现小康,城市空间格局基本建成海湾型框架,城市化水平达到75%左右,城市常住人口260万人,户籍人口达到18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9万元(常住人口口径),工业总产值为3200亿元,全市财政总收入500亿元。
到2020年,全市居民生活水平将达到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水平,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城市常住人口330万人,户籍人口达到230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4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万元(常住人口口径)。
发展:岛内重点拓展东北部
本岛是厦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土地利用调整坚持 “两保持、两降低、两提升”原则:即坚持保持城市风貌和特色,适度降低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不断提升环境品质和城市功能。
规划期内,重点拓展东北部的五缘湾、观音山和湖边水库等片区,重点改造厦港片区、百家村片区、营平片区、中华片区等旧城区和“城中村”。
海沧区和集美区在土地利用上,主要是加强现有组团的功能和空间的重组整合,加强城市公共设施配套和综合交通组织。重点拓展海沧湾片区、杏林湾片区和厦门 (新)站片区。
绿化:建七条生态隔离带
规划方案中,本岛与岛外由海域分隔;组团之间由海湾、自然山体或防护绿廊分隔,总体形成城市与自然环境相互融合的生态型结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