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特区扩容获批之后,近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批复中,国务院确定深圳为我国的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际化城市。《总体规划》里明确肯定了深圳“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也明确了罗湖、福田中心和前海中心地位。
本周四,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的日子。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为深圳送上生日“大礼包”。
从总体规划与前海发展规划带给相关上市公司的发展机遇看,深圳本地股无疑将受益。具体而言,哪些上市公司将能收获礼包呢?
>>>前海战役
参与开发分享区域红利 进一步担当试验田和窗口
8月26日,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日子。根据决策杂志专题文章,深圳对前海区域的高度关注始于2001-2005年的《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在该规划中前海地区被定位为深圳最具战略意义的空间资源。我们广泛收集和阅读了最近2-3年来深圳、广东和全国媒体对深圳、前海的报导和分析,发现政府对前海区域的定位和目标简述如下:深圳第二个中心区(2007年《2008-2020年规划》,福田、前海双中心)、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2007年5月《深圳西部滨海地区综合开发策略研究》、2009年6月《推进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2009年10月《深圳市第一批扩大内需项目》)、泛珠三角现代服务业中心(2008底《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珠三角的“曼哈顿”、高端产业聚集区、国际资本进入中国的桥头堡、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2009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进一步改革的窗口、特区中的特区。
定位四大区与六大产业
根据今年来媒体对深圳前海规划的报道,我们总结规划内容如下,前海地区包括裕安路、新湖路、湖滨西路、宝安大道、月亮湾大道、妈湾大道及建设中海堤岸线所围合的地区,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
根据深圳政府部门的相关规划草案,深圳前海将定位为四个区,如深港合作先导区、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结构调整引领区;将重点发展六大产业,即总部经济、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科技及专业服务业、通信及媒体以及高端服务业。
同时,前海深港合作区有望成为港深两地融合及体制创新的先行先试基地。未来将辐射珠三角5000万人口的市场,乃至拓展到超过4亿人口的泛珠三角地区。深圳市政府计划3年内将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投入400亿元,到2020年GDP产值达到1500亿元。
切合实际 成效可期
我们对前海区域规划的观点如下:首先,意义重大。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开发区之于进一步改革开放试验田的目标,不亚于当年成立深圳特区对于中国的意义;之于深圳综合配套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不亚于当年三来一补对于深圳特区的意义。
其次,切合实际。一是切合深圳继续作为改革开放桥头堡、试验田的客观需要。关内、关外合并后深圳1953平方公里(关内396平方公里)后,深圳特区很难承担试验田作用。二是切合香港北上发展、输出经济管理等优势和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结合、广东和全国经济调结构的潮流。三是符合珠三角一体化趋势,是深圳继续作为中心的固有体现。
第三,成效可期。一是在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历史经验、环境配套、市场机制等诸多方面的优异基础和条件,这是其他区域无法比拟的。二是区域范围较小,容易产生政策、资金、制度的正面集聚效应。三是制度和体制深化改革对生产力的突破力和推动力。四是来自中央的定位和支持。五是深圳和广东具有雄厚的财政实力和资源禀赋。
第四,前海区域发展将是一个持续的中长期发展趋势。虽然土地面积较小,但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产值估计将创下全国样板。预计将不断会有一定试探性、试验性的改革开放措施会产生(如离岸金融、税收改革等),将会不断地把香港、香港经济管理体制纳入到该区域的发展中来。另从基础设施开发和土地一级开发的业务机会角度看,预计深天健可能参与前海区域开发。综合比较,前海区域发展受益龙头是招商地产、深天健和华联控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