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不仅是枣庄打造的一个精品,更是我们量身定做的一件作品。” 谈及古城的重建历程,陈伟这样感言:“台儿庄古城是在浴火中重生的城市,而这座古城的重现却来之不易。可以说,这座古城是抢出来的,逼出来的,挖出来的,创出来的,换出来的。”
怀着为后人留下一笔世界文化遗产的宏大情怀来规划建设古城,枣庄及时叫停了一个5亿元的房地产项目,抢出了53处二战遗址,避免了古城被破坏;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的原则,在重建中融入文明进步的精华,使古城源于历史又超越历史;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由市内五家煤矿共同出资4亿元,成立古城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相当于用50万吨煤换来一座千年古城。
毁于战火70余年,90%的建筑、史料荡然无存,台儿庄古城重建在许多人眼里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把这不可能变成可能,枣庄人不仅破解了一个历史之谜,创造了一个奇迹,更再造了一个民族精神传承、两岸文化交流的载体。
台湾著名建筑设计专家刘育东教授来古城参观后这样评价说:台儿庄在历史上发生了三次重大事件,第一件是大运河的开通,第二件是台儿庄大战,第三件就是现在台儿庄古城的重建。
2009年12月,台儿庄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专程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考察,并为标志建筑——复兴楼奠基。台儿庄古城五一开城以来接待游客已超过50万人。
承接淮海经济区周边市场、京沪高铁沿线休闲市场以及港澳台旅游市场,业内人士指出,台儿庄古城的建成不仅成功竖起了枣庄旅游的大旗,还进一步丰富了“好客山东”旅游品牌的内涵,改变了山东旅游格局,形成了“大泰山”、“大孔孟”、“大运河”的旅游新格局。
创新之举:“市长+市场”引爆二日游
2009年,枣庄人惊讶地发现,似乎在一夜之间,本市的大街小巷、宾馆酒店、景区景点,多了许多举着小旗的导游领队和操着不同口音的外地游客;与此同时,“微山湖畔,又见千年古城台儿庄”、“天下第一庄”等旅游广告开始频频亮相央视黄金时段及全国百家地方电视台。
更让枣庄人诧异的是,无论是市住建局、财政局,还是物价局、卫生局,这些平日与旅游并不沾边的部门竟争先恐后当起了枣庄旅游的宣传员,南下北上、东进西出,搞推介、打广告,忙得不亦乐乎……
2009年,枣庄旅游市场可谓“地震”频频。而引发这一系列震动的,就是枣庄于全国创新推出的旅游营销模式——“枣庄二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