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说,发展文化旅游,需要通过景区建设、渠道建设、环境建设“三位一体”来强力推动。从价值理论分析,打造台儿庄古城这个龙头,是创造价值,而且创造的这个价值与众不同、无与伦比;开展二日游建立渠道,是传递价值;加强软硬环境建设,是让游客来享受价值。“在这方面,我们进行了精心谋划。”
一日游聚人气,二日游聚财气。二日游延长了游客在枣庄滞留时间,带动了酒店入住率大幅提高,娱乐场所全面活跃。据统计,2009年,枣庄全市仅住宿、餐饮业的税收收入,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旅游旺季,指定酒店平均入住率90%以上,全年平均入住率较之2008年增长近五成。“一房难求”、“一车难觅”、“一导难寻”的情况时有发生。
“只有吃不上饭、住不上房才有人建宾馆、盖酒店。”二日游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了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直接带动了枣庄城市建设全面升级。市场内生能力正驱动着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向旅游产业聚集。
据统计,目前枣庄市在建的五星级酒店8家,在建假日商务旅游酒店20家,新增各类高档休闲娱乐场所106家,仅滕州市就新增60家;94个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商业名店等项目落地建设,累计完成投资49.4亿元。2009年,全市景区建设投资完成11.4亿元,增长81.5%;市里还投入资金近20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旅游道路31条、469.4公里。
枣庄过去没有几辆旅游大巴,游客骤增后旅游车辆不足,只好去租周边徐州、济宁、临沂等市的车辆,等于自己费力拉来游客,车钱却让别人赚走了。为此,交通部门抓紧组建旅游汽车集团公司,今年新购置了60辆旅游大巴,旅游交通这一“短板”正抓紧补齐。
枣庄嘉华名优产品展示中心毗邻台儿庄古城,记者在这里看到,3000多平方米的商场内各类土特产品琳琅满目,来自苏州、泰安、无锡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据介绍,“二日游”活动推动了枣庄旅游购物场所建设和旅游特色商品销售。仅枣庄贵诚集团就在市内设立了10处旅游商品专卖店和专卖柜,集团3个月旅游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00万元。
倒逼机制还促进了各涉旅企业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滕州饭店过去是一家政府接待型酒店,因为不愁客源,一直是粗放型管理。自去年被纳入“二日游”指定接待饭店后,在接待各类游客过程中饭店意识到了自身服务的不足。为此,他们不仅建立起完善的旅游服务质量体系,还一次性投入500多万元对酒店设施进行了装修改造,使软硬件水平都有了质的提升。
“用既成的事实来逼迫我们自己不得不去想办法,找路子,谋发展”,陈伟说,“我们开展‘二日游’,实质上是‘吆喝’,把我们的旅游产品宣传出去,吸引游客大量进来后,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城市建设加快和软硬件环境改善。如果没有‘二日游’带来的强大人气,就不会有人来投资,我们的城市建设不会这么快,旅游环境改善不会这么快,城市功能提升不会这么大。”
转型之效:先行带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在枣庄采访,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组数字:今年上半年,在文化旅游业的带动下,枣庄服务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地方税收的比重达46%,商业、住宿业和餐饮业用电量增长31.2%,增幅是全社会用电量的3.4倍,住宿业、餐饮业的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3.8%、21.5%,占经济结构27%的三产贡献了46%的税收。
“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吸引投资,投资促进发展。”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评价说,把旅游业放在促进服务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高度来把握,放在推进全市转方式调结构的全局中来谋划,枣庄人以坐不住、等不起、停不下的精神状态,把全社会的力量凝聚到旅游先行产业建设上来。旅游业在拉动内需、结构调整、就业富民方面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
旅游部门的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没有启动“二日游”之前,在枣庄过夜游客不到1万人,新增的30万过夜游客,按每人在枣庄消费800元钱计算,就增加近2.4亿元的消费——旅游业发展有效地拉动了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