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将从原来的180平方公里拓展到400平方公里,形成“一主三副六组团”的开放式空间结构。
● 到规划期末,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26900公顷。同时要完成耕地保有任务332.56万亩,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80.01万亩。
● 坚持旅游用地开发和保护相结合,推进旅游用地开发的国际化战略。针对杭州风景旅游资源保护问题,《规划》还明确了杭州旅游用地空间的布局为 “一轴、八区、五翼”。
应对未来十年发展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目标是实行最严格土地管理制度,作为纲领性文件,它是落实土地宏观调控和土地用途管制,也是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杭州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1997-2010年)不仅加强了土地利用管理的力度,有效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随着杭州市区位条件的改善和发展环境的优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用地需求增大与发展空间受限的矛盾日益突出;而经济全球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又迫切需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新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同时,随着国家18亿亩耕地红线等新的宏观战略目标的提出,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面临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市按照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与内在要求,于2003年着手对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规划》对新规划期内统筹协调土地利用,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作出了安排和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掌形”城市用地布局
持续有力保障发展
《规划》作为基础性和综合性空间规划,对未来杭州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进行了优化,从土地利用角度布局杭州未来十年发展形态。《规划》采用点轴结合的拓展方式,组团之间保留必要的绿色生态开敞空间,形成“掌形”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将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理念融入规划布局形态中。
其中杭州市域形成“一主五次多点,三轴两带八片八区”的空间格局。 “一主”即杭州主城区;“五次”即富阳、临安、桐庐、建德和淳安五个县市;“多点”即省级中心镇;“三轴”即以杭新景高速公路、杭徽高速公路和杭淳一级公路为主的三条城镇发展主轴;“两带”即沿钱塘江流域和苕溪流域的两条生态带和耕地保护带;“八片”指富阳东区片、富阳西区片、建德区片、桐庐区片、余杭区片、下沙区片、萧山东区片、萧山南区片八大基本农田集中区片;“八区”即西湖风景旅游用地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京杭运河(杭州段)、国际旅游用地区、湘湖旅游度假用地区、钱江观潮休闲旅游用地区、千岛湖风景旅游度假用地区、天目山自然生态旅游区和良渚文化休闲旅游用地区等八大风景旅游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