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解读
经过认真研讨,原国家建设部城建司副司长王凤武等9名专家28日一致通过了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主持编制的《三亚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10-2020)》。
王凤武在总结中指出,三亚的城市定位是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其城市交通的发展不能照搬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应该向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滨海旅游城市学习,借鉴其在协调游客和市民出行需求,打造交通和景观有机结合的城市交通系统方面的经验,同时结合三亚实际情况,打造高品质,富有三亚特色的城市交通系统。本次规划通过研究国际著名的滨海旅游城市案例,强调旅游城市的交通系统是在保证市民和游客通畅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提供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旅途感受。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交通研究所所长张国华说,本次规划确定的三亚城市交通系统的规划理念是:三亚的交通系统应在满足市民和游客出行需求的同时,展现可欣赏、可游览、宜生活的城市面貌,打造具有三亚独特气质的生活方式。为了贯彻这一规划理念,本次规划在大量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在对外交通等7个方面,制定了三亚未来10年乃至以后的交通发展原则、方向和具体措施。
在对外交通方面,《规划》特别重视机场、国际邮轮母港和东西线环岛高速铁路等的建设。《规划》强调:在旅游城市和海南岛屿型省份的双重背景下,必须明确机场对三亚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定位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门户机场之一以及面向东南亚的国际区域枢纽机场。邮轮作为新兴的旅游交通方式,已经开始进入三亚。未来10年,三亚要充分借鉴国际主要邮轮母港的经验,充分认识母港对于旅游城市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积极推进邮轮母港建设。
在滨海交通组织方面,强调滨海交通的分层化组织,保证岸线的环境和交通的通畅。三亚应逐步分离滨海路的交通功能,以现代有轨电车为核心,沿海岸线打造由慢到快,由旅游到城市的分层交通组织模式。
在城市道路网络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三亚需要重点提高道路路网密度,打通胜利路延伸段、鹿回头跨海大桥等关键结构性道路,改善路网结构,而不是一味拓宽现有道路;同时,《规划》提倡在中心城区内,不建设高架路和孤立的立体交叉口。
在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方面,《规划》认为,国际著名滨海旅游城市均有完善、便捷、多样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作为城市和旅游客运的重要支撑。三亚必须坚持公交优先战略,未来的公交系统应由政府主导推进,提升服务品质,明确公益属性,并将此作为公交基本政策执行。
在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方面,《规划》主张,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代表的慢行交通系统是旅游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重视慢行交通发展也是国际旅游城市显著的交通特色之一。三亚应重视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充分保障慢行交通的通行空间,改善慢行交通的环境和舒适度,结合旅游资源打造慢行交通体系。
在道路景观环境方面,《规划》认为,道路景观环境是旅游城市展现风貌,体现特色的重要环节,国际滨海旅游城市都将打造与其自然环境、人文风貌相协调的道路景观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内容。三亚未来的道路建设应在保证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道路景观空间,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