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蚁族”、“柜族”、“裸婚族”、“剩女”等词已成为大城市高压环境下的“特产”汪玉凯认为,以前集中在大城市的一些产业,现在应该调整到中小城市去,加快中小城市的建设步伐,成为人才流动的吸磁,分散大城市的压力,减轻其病态。
- 新闻缘起
近日,人民网开展了“逃离北上广”,一线城市生活大调查,共有10138人参与了投票调查,其中34%的人表示一线城市年轻人生活压力太大;2%的人表示生活平淡;58%的人表示很担忧,城市生活未来将更难。
- 将新闻进行到底
“要不要回老家找工作呢?”小张最近很纠结,“去小城市没有适合的单位,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留在大城市吧,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也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熬出头。”
小张给自己算了一笔账:如果留在北京工作,房租一千五,吃穿用一千五,人情往来五百,话费、网费两百五,交通费一百五,煤气水电费一百。“这样下来,我每个月得有四千才能扛住,而我的师兄师姐刚毕业也就四千多甚至更少,万一碰上什么急用,到时候该怎么办?”
生活成本过高,这只是城市病的症状之一,除此之外,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公共资源的争夺,垃圾、污染等不断凸显的矛盾如激流暗涌般袭向我们。于是,我们心中有了一个疑惑:大城市能带来大幸福吗?
追问幸福
据了解,北京一处名为幸福南里的小区二手房房价已近四万元/平米,也就是说,一个年收入为十万的家庭买下了“幸福”,但却要用30年的时间来还债,“幸福”得有些讽刺。
高房价作为一项掏空居民钱包的重大支出项目,使得节衣缩食或透支未来收入已经成为很多一线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而日前爆出房地产企业的“囤地”丑闻,城市高昂的房价、紧张的土地资源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谁为我们的高支出买单?
而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发布的10月份城市食品零售价格数据显示,包括蔬菜、粮油、鲜肉类及水果共31个产品近80%价格上涨,食用油、白酒、方便面分别上涨5%—20%。有社会声音支招,称“大不了找个周末,去郊区买上一个月的食物存家里,挡不住价格上涨总还可以省得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