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武汉城规展望 “海星”将取代“摊大饼”

时间:2010-12-28  来源:楚天金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从2005年开始,国际规划师联合会设立了最高荣誉奖项——全球杰出贡献奖。2009年度,《武汉2010—2020城市总体规划》下称《总规》,从来自世界各地的2000多个规划方案中脱颖而出,摘得这一荣誉。根据该规划,武汉未来的城市布局,将从“摊大饼”模式向“海星”模式发展,未来武汉的城区将犹如一颗镶嵌在山水之中的六角“海星”,但要实现这个美好的规划,还要相关利益方理解和大力支持。

“两快一轨”郊区至主城区40分钟搞定

目前,从郊区到武汉时间较长。根据《总规》中的交通规划,武汉市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到2020年外围城镇至主城区出行时间不超过40分钟。实现这一目标的“法宝”就是顺着每条发展轴大力发展快速路和轨道交通,重点建设以城市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轨道交通构成的“双快一轨”复合交通走廊。

具体来看,东部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轨道交通1号线(轻轨)、堤角至阳逻市郊铁路、汉施公路、武英(武麻)高速、临江大道东沿线、武鄂高速、青化路等组成;东南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地铁2号线,东方大道、老武黄公路等组成;南部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地铁7号线、青菱至纸坊的市郊铁路、青郑高速公路、武纸路、武咸路、武金堤路、文化路等组成;西南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地铁3号线、汉洪高速、318国道、梅子路等组成;西部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轻轨、地铁4号线、永安堂至蔡甸的市郊铁路、汉蔡高速、老汉沙公路、郭琴路延长线、慈惠大道、107国道等组成;北部新城组群复合交通走廊由地铁2号线、机场高速、岱黄高速、汉十高速、盘龙大道、古田二路延长线等组成。

“非常6+1”用“海星”取代“大饼”

交通是城市发展的先导。武汉上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还是圈层式的规划布局,也就是“摊大饼”的模式。国内外的经验教训证明,“摊大饼”模式不利于城市的发展。武汉结合自身江河湖泊众多的特点找到了一种形如“海星”的城市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将推行这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引导城市空间有序拓展,让城市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跟着道路走。

根据《总规》,武汉市给自己画出了都市发展区的范围:以外环高速公路附近的乡、镇行政边界为基本界限,东到阳逻、双柳、左岭、豹澥;西至走马岭、蔡甸城关镇、常福;北抵天河、横店、三里镇;南达纱帽、金口、五里界,总用地面积3261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1180万。到2020年,都市发展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90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880万。

根据《总规》,都市发展区由三环以内的主城区和6大新城组群构成,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多轴多心”开放式城市布局。依托复合交通走廊,由主城区向外沿阳逻、豹澥、纸坊、常福、汉水、盘龙等方向构筑6条城市空间发展轴,整合新城和与之联动的13个新城组团,形成东部、东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组群。各新城组群是武汉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区,承接主城区疏解的人口和功能。

6条绿楔 用自然风为城市降温1℃-2℃

根据《总规》基础理论研究之一的《武汉城市气候改善与宜居环境优化研究》,城市热岛效应使武汉市主城区平均气温比远城区高出1.8℃-2℃,夏季主城区局部地区气温有时甚至比远城区高5.9℃。如何破解热岛效应,武汉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根据《总规》,未来十年武汉规划建设6片放射状楔形生态绿地,建立联系城市内外的生态廊道和城市风道,并深入主城区核心,以改善城市热岛效应。

这6大绿楔分别为,东湖绿楔由道观河风景区、涨渡湖湿地保护区和大东湖风景区连接组成;武湖绿楔由木兰生态旅游区、滠水生态带、武湖生态保护区及天兴洲郊野公园等组成;金银湖绿楔由巨龙湖、柏泉风景区、府河绿化带及金银湖郊野公园等组成;后官湖绿楔由索河风景区、九真森林公园、后官湖郊野公园、龙阳湖—墨水湖风景区等组成;青菱湖绿楔由斧头胡—鲁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青龙山森林公园及青菱湖科技植物园等组成;汤逊湖绿楔由梁子湖湿地保护区、龙泉山风景保护区、汤逊湖郊野公园等组成。

根据测算,新的绿网和水网交织,将使武汉夏季最高温度可平均下降1℃-2℃。

实现规划 需要各利益方理解支持

国际规划师联合会给予武汉的颁奖词是:我们认为,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对现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建立绿色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之间的联系,对微气候学这个既是地方、又是全球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重点问题,从城市规划设计的角度进行解剖,提出了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框架和策略,在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发展方面进行了宝贵探索,符合人类居住形态发展的先进理念,具有全球示范效应。

但业内人士认为,要实现这一美好的规划,难度不小。每个地方都希望自己的经济能够快速发展,而快速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产业,但被划到“生态绿楔”范围内的土地,有的禁止开发,有的限制开发,这就需要各利益方的支持和理解。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武汉城规展望 “海星”将取代“摊大饼” 的资料
· 生态城市建设:雨污分流,改善城市水环境 [2011-07-01]
· 城市排水体制雨污分流 惠民背后的忧思 [2010-12-28]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