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为何如此快速
专科毕业的李波已经在北京“漂”了近5年。毕业后来北京“追求人生梦想”的他,在5年时间里换了4份工作,现在是中关村某电子公司的业务员。记者碰到他时,他刚刚从老家相亲回来,“对象是老家的中学老师,但我还是希望能够留在北京,哪怕在郊区。”
李波的想法颇具代表性。北京地铁很挤,车很堵,生活压力很大,但这里有国家大剧院、鸟巢,有北大、清华,有故宫、长城……多年来,作为首都的北京,以其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方面的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人来到北京,而北京也以包容、开放和平等的姿态,成就了无数北漂者、创业者甚至“蚁族”的梦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姜向群分析,包括北京在内的国内大城市,在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进入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以文化教育和产业发展为特征的人口迁移和流动现象大量增加,“从根本上来讲还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使然。”
人口在增加,城市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北京市不仅定位于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也定位于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去年北京市又提出了“世界城市”的目标。“十一五”期间,上海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的框架也已基本形成。
“每一种功能定位必定要求与之相配套的各行业的深入发展,也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对大量劳动力的需求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人口的聚集也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姜向群说。
姜向群表示,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增长是近些年来北京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近年来,北京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快速调整和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导致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口快速膨胀。
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认为,北京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其深刻的发展阶段的背景。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地区发展不平衡。
进一步讲,目前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衡,或许进一步加速了人口向大城市的集中。
同时,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在这一时期却处于较低水平。上海市201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自1990年以来,上海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负数。截至2009年底,上海市60岁以上的户籍人口数已达315.7万人,占当年常住人口数的比例已经超过16%,按照国际上的通常看法,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即可说是处于老龄化社会。
“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较低水平,又面临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所导致的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口退出劳动力市场,因此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需要从外地引进。”姜向群说。
这已很多是国内外大城市的共同发展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