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建设部总工程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主任金德钧在2月13日举行的城市化委员会主任扩大会议上宣布:《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正式启动。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原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城市化委员会荣誉主任毛如柏要求,参与组织研究的机构、专家学者要有大局意识,要深入社会调查研究,希望《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能够成为指导我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一部有价值的评估体系。
中国城市化呼唤质量评估体系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数据表明,在200年前的1800年,全世界的城市化率仅有3%,1850年为7%,1900年为15%,2000年达到48%,而到2007年,已达50%!
由于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趋势,因此,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部人口司在2010年发布的《世界城(论坛新闻)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称,尽管目前世界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全球总人口的一半,达到35亿,农村人口目前为 34亿。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农村人口还将继续减少。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农耕大国、人口最多的国家,自1978年打开国门之后,就开始了人类史无前例的最大规模的快速城市化运动。
《世界城市化展望2009年修正报告》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从1980年的19%跃升至2010年的47%,预计至2025年将达到59%。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极为迅速,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目前全球超过50万人口的城市中,有四分之一都在中国。
正如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里茨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与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是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大关键性因素。通过30 年的改革,中国大约有5亿到6亿人脱离了贫困,基本过上现代化生活,此外,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这些都是我国和全球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和动力。
然而,仅仅看到中国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振臂高呼未免为时太早,城市化过程并不一定是一曲美妙的乐章,其中也夹杂着许多不谐之音。
一些被城市化夹裹着前进的群体并没有成为城市化的主体,他们依然游离于城市生活之外,有学者将其称之为“半城市化”。据了解,2008年,城市化委员会发布的以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城市化率为33.28%,而国家统计局按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算出的城市化率则为45.68%,两者之间相差高达12.4个百分点,涉及人口达1.61亿!城市化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认为:“这一数量宏大的‘半城市化’群体,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历史与现实问题,希望《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能为此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那些享受到城市化成果的群体也正在承受着城市病的侵扰,拥堵、看病难、入学难、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现实问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始令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