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南宁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国际化要素进一步凸显,开放包容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得到广泛认同,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重要前沿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放眼南宁,这座美轮美奂的城市已悄然褪去偏安一隅的“边城”旧貌,而有了更多大都市的活力与气质。
发展未有穷期。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南宁市又有一个新目标:5年内南宁人口增至300万,建成超大城市。
围绕建设超大城市目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南宁要完善中心城市功能,逐步形成南宁都市圈,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今年要着力打好五象新区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攻坚战,加快建设现代生态宜居城市。
新的定位,让南宁的城市建设铺开了新的画卷。
加快建设超大城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近几年来,南宁市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从建设更高水平的“中国绿城”到建设“中国水城”,南宁的城市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阶梯,实现华丽转身。
五年来,南宁按照“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发展布局,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功能显著增强。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进入新阶段,无障碍城市建设通过国家验收,“中国水城”景观雏形初现,“中国绿城”品牌声名远播,现代生态宜居城市魅力彰显,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竞争力大幅提升。
新区建设全面提速。凤岭新区、相思湖新区基础设施配套成型,五象新区开发给力前行,蟠龙片区、总部基地、龙岗片区、中国―东盟国际物流基地等重点区域全面开发,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一大批交通、通讯、电力、市政公用设施和环境工程陆续建成使用,尤其是2010年打响交通基础设施完善攻坚战,推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以南宁为枢纽、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大通道能力迅速提升,五象大道、南宁大桥、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成为城市新地标。2010年城市自来水出厂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99.97%,均为历年最高水平。
城市管理全面加强。数字化管理和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逐步健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得以巩固。城市内河整治全线拉开,长效管理机制初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