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扬州模式”已经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城市规划领域探讨已久,你个人怎么理解“扬州模式”?
陈扬:“扬州模式”是按扬州城市自己的特色打造出来的。我们说精致扬州,是扬州这座城市区别于中国的其他城市的地方,这是扬州的特色。扬州是一座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的城市,我们一直试图把扬州这些珍贵的文化传承下来,这是一个总体的思路。而这个思路并非凭空而来,它有着历史的延续性。早在2000年10月,江泽民同志回家乡亲笔题词“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为扬州的名城建设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扬州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为纽带、以教育为基础、以法制为保障,不断推进生态市建设。精致扬州和“扬州模式”,都是在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作为建设思路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体而可行的城市规划思路。
记者:“扬州模式”在全国中小城市的个性化、特色化规划与建设方面,是否能产生借鉴作用?具有先试先行的意义吗?
陈扬:应该说,“扬州模式”是符合扬州定位和发展方向的。中国的城市很多,有特色的城市也很多。对于扬州的城市规划,我们一直抱有一种开放的交流和学习的态度,因为扬州有太多珍贵的文化,而在新的建设时期,同时要跟得上时代的步子,要在保留中创新。我们非常看重科学地、系统地去规划我们的城市。我们曾邀请新加坡的刘太格先生来参与扬州的规划项目,他是“花园城市”理念的实践者,被誉为新加坡的“规划之父”。他对我们扬州市以敬畏之心建设城市,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相结合的做法很赞赏,他对扬州的感情也很深。要把扬州建设得更好,更适合人居,我们与其他城市之间还应该是一个不断交流、互学的关系。正如在2011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上,张鸿雁教授对“扬州模式”就有很深入的研究。
记者:2011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将会址选在扬州,这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吗?
陈扬:我想,这一方面,是对我们扬州的肯定吧;另一方面,国内外的专家到我们扬州来,就城市规划、环境、能源、低碳的主题进行讨论,他们能够亲自在扬州行走,体会扬州这座城市,对扬州的发展一定有促进作用。我们欢迎学界的专家,欢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到扬州来,来感受扬州,为我们的城市谏言献策。2014年,是扬州建城2500年。未来4年,建设“三个扬州”是我们的目标。这“三个扬州”指的是将扬州建设成一座文化浓郁、形神兼备的文化遗产城市,一座绿水相依、宁静雅致的秀美宜居城市,一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开放城市,一座物质富裕、精神富足的文明幸福城市。
记者:扬州的城市规划与发展策略在具体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现实的难题?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有差异存在。
陈扬:任何事情从有到无都有一个过程吧。扬州的发展模式,目前也是处在一个过程中,我们也在试,还在摸索当中。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要做出具体的调整。扬州还在发展中,我们有一些取得的成绩,但还不是结果。就比如,网络就是我们了解市民在想什么的一个途径。我有自己的电子邮箱,平常也上网,市民的批评、意见,都可以通过这个渠道了解到。我十分欢迎市民通过网络和我进行沟通。我们欢迎并且尊重市民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