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城市:品质品位相融生产力文化力相合

时间:2011-07-13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作者:王克修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加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城市文化品位要求越来越高。在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创建一个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特色、城市形象等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化对提升城市品位的意义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人文含量的缺失,往往让城市处于一种浮躁、单调的氛围之中

随着城市经营理念的逐步深化,人们意识到,要想使城市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取胜,首先必须提炼出与众不同的核心价值,必须给人一种独特体验。城市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特色的竞争,否则城市之间将缺乏本质上的差异性,失去吸引力而流于平凡。以历史文化为媒,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是打造城市品牌,从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大力促进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努力构建生产力与文化力和谐互动的发展新格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需要。纵观发达地区一些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都十分注重挖掘地域内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注重特色文化与城市建设的融合。

城市建设内容相当广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如何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加强文化意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一条总的原则,就是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并把这种意识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发掘城市文化资源,保持城市文化特色;引入城市美学,讲究城市建设的整体和谐;打破城市建筑物千篇一律、满目“水泥森林”的格局,让建筑艺术和环境和谐结合,体现城市的历史、传统和风情的合理搭配。从相对狭义的、作为文化融入建设的角度,建设文化主要体现在城市意象、城市空间、特色区、节点和建设景观五类要素。

繁华的街市,林立的建筑,优雅的环境是许多城市建筑的追求,但人文含量的缺失,往往让城市处于一种浮躁、单调的氛围之中。在用地空间上,既要保证现代化项目的优先发展,又要给文化景点留足地盘。在建设构想上,既要接受国际上的先进构想,又要注意保留城市独特的地方文化特征。在项目安排上,要有一些既能折射地方历史文化,又有浓厚现代气息的城市代表作,使之成为城市的象征。在城市建筑、市民生活环境创设中,将城市主体――人的心态审美观放在主要位置,在细节中显现人文,如重视城市色彩设置,在广场周围建筑物和中心建筑的颜色选取上,尽量采取柔和与蕴味深沉、典雅的色调,避免追求流行的亮色和杂乱无章的图案等。在建筑规模上,体现在关注人心态的朴素、平和的建筑格调的确立中。在大众化的建筑物,公园、图书馆的周围尽量营造一种和谐、清雅、幽静的氛围。

一座城市如同一尊艺术雕塑,外界对它的印象包括直观感觉和心灵感受。直观感觉主要是指建筑品质,也就是城市的硬件;心灵感受主要是指文化品位,也就是城市的软件。品质和品位,构成了城市的形象和灵魂。纵观国内外众多城市,都有其个性鲜明的整体定位。巴黎的浪漫之都形象,香港的东方之珠形象,杭州的人间天堂形象,均耳熟能详。

尽可能发挥文化的优势

针对城市建设文化融入不够的问题,建议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来加以改善。

一是塑造整体形象。遵循惟一性、排他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个性、灵魂与理念,给一个准确的定位。根据发展需要,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强化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更加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品位和现代质感。历史与现代、古城与新城要通过文化这个桥梁,科学地对接,巧妙地融合,使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对城市的建设,应更好地融入文化、张扬文化,绿化、景观、雕塑等各个环节体现整体感和文化味。注重文化规划,从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心理文化层4个由浅入深的层面来进行系统考虑,让城市形象给人留下难忘的第一印象。特别是历史遗存和传统文化,要加大保护和发掘力度。

二是形成个性标识。突出城市主题文化,形成一系列主题突出的景观、建筑、规划系统,打造一系列主题文化影视剧、宣传品、歌曲、节目,形成综合性、通俗性、唯一性有机统一的“核心磁场”,让市民高度认同,向外界大力推介。明确城市传播口号,做到精妙传神、琅琅上口,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桂林山水甲天下”、“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样植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强化城市地理标识,形成独特的、个性化的城市风格及其所表达的地缘“文化元素”。

三是彰显建筑风格。细节是最具说服力的城市话语。通过对道路、桥梁、楼宇、景观、雕塑、城市色彩的精心设计,做到一花一木总关情、一路一灯显用心、一楼一店出水平,形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审美效果。在建筑设计上,应讲究现代文化品位、注重文化特色,形成风格各异而又浑然一体的视觉感受。在亮化工程上,应更加衬托文化、体现美感,使城市的山水资源、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充分显现。在打造城市的过程中,既要由规划专家设计,也要让画家、诗人、作家来品评;既要请领导拍板,也要让民众举手;既要请精英参谋,也要让“草根”说话,做到集思广益、共建名城。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城市:品质品位相融生产力文化力相合 的资料
· 白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违法建设拆除实施方案 [2016-05-24]
· 人民日报治理之道: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位 [2016-05-24]
· 珠海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2016-05-19]
· 国务院推动新型城市建设 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和认证 [2016-05-24]
· 青岛市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2016-05-27]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