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类的现象相当普遍,所以有些房地产公司几乎是绑架了生态城开发的模式。”负责生态城项目审批的住建部领导表示。
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提出的生态城建设,本身存在着设计理念的错误,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谓生态城的核心。据仇保兴介绍,目前报上来的方案中,有很多城市的生态城建设规划都只是沿袭旧的城市规划的思路。
生态城项目审批门槛抬高
中国的生态城建设,路在何方?与会多位决策者、专家均表示“急不得”。
“我们首先要把生态城的门槛条件设置好。”前述负责生态城项目审批的住建部领导表示,这些门槛条件里,最基础的是硬件的指标,“软件我们还可以修改,但是如果硬件发生错误,就是刚性的错误,后人难以修改”。
而在拟订的硬件指标中,将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指标:首先是紧凑混合的用地模式,每平方公里必须有一万人居住,除了危险品生产之外,其他必须是混合的用地模式;其次是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必须要达到整个能耗的20%以上;第三是绿色建筑占所有建筑种类比例大于80%;第四是生物多样性;第五是绿色交通,包括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应该占65%以上。第五是拒绝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工业项目。
此外,仇保兴还表示,下一步将建立规划的审查制度和批准制度。“我们一定要杜绝生态城的虚假成分,一定要排斥那些所谓的‘野鸡生态城’。”
此外,由于规划本身有一个时间过程,住建部领导亦透露,将对已经审批的生态城规划进行年度检查,防止规划实施被房地产所“绑架”。
同时,还将以三年为期,对规划进行回顾审查,有重大修改的应该报规划审批机构重新批准。强化对全国各类生态城评比考核,凡是偏离既定目标或偏离已批准规划无法纠正的,应除名并通报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