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刚刚抵达武汉的200多位各国规划师们迫不及待地展开了一次“武汉之旅”,为今日举行的国际规划大会预热。
最感叹:水系发达有底气
从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大学,到黄鹤楼、武汉天地,一天的游览中,长江、汉江、东湖等始终点缀在规划师们的行程中。武汉发达的水系,给规划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来自荷兰的规划师罗尔夫·凡·金德勒告诉记者:“水源是很多国家最为看重的自然资源之一。水不仅是生活需求,也是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更是交通运输的载体。武汉如果能做足水的文章,就能成为一座非常有优势的城市。”
来自科特迪瓦共和国的规划师艾哈迈德·桑格尔说:“在科特迪瓦,我们也有很多小的湖泊,但是湖泊很脏,没法利用。武汉拥有长江、汉江,并能围绕长江建造这样的江滩公园,为城市增色不少。”
来自美国的大卫·普罗斯佩里,是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他对江滩提出了一些建议:“虽然我们住的酒店就在江滩对面,但是我从酒店无法看到长江。江滩沿路车来车往,商业化、工业化的感觉较浓。如果江滩堤防能够改善,让市民很容易地欣赏到江景就更好了。”
各路规划师们表示:“武汉有山有水,资源丰富,有建设宜居城市的底气。西方有威尼斯水城,武汉也可以打造成东方的威尼斯。”
最欣赏:传统与现代融合
参观时,各国规划师们对于武汉的评价,说得最多的就是“大”、“现代”、“新”。但当他们参观了博物馆等人文景点后,对武汉又有了新的认识。
大卫·普罗斯佩里参观黄鹤楼后动情地说:“我知道历史上很多中国诗人在黄鹤楼写过诗。今天,当我攀登到黄鹤楼的顶层时,甚至也有了创作的冲动,说不定我也能为武汉写一首诗。”
艾哈迈德·桑格尔说:“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都在迅速的膨胀,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城市原有的风味和传统,是所有规划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武汉很精心的对历史传统作出了保护,新旧融合,使人耳目一新,这是传统与现代的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