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揭晓的“2011年中国休闲城市”评选中,烟台以排名第四的成绩获选“2011中国最佳休闲城市”,蝉联这一奖项;10月29日,“好客山东休闲汇
”在青岛奥帆中心落幕。YMG特派记者在青岛对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专家、休闲产业倡导者、参与投票评选的外地游客等进行专访,探访他们口中的“休闲烟台”。
烟台蝉联中国休闲金字招牌
29日,“2011中国休闲城市发展综合评价”成果发布会在青岛举行了颁奖典礼,烟台从268个地级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并从去年的全国排名第六上升至第四位。
对烟台旅游人来说,能够连续两次获得这块中国旅游的金字招牌,是近年来烟台集中力量打造、宣传城市休闲品牌的结果。市旅游局局长尹国文告诉记者,“烟台休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葡酒文化、水果采摘、美丽的海岸线,我们希望通过这个牌子继续打造出名牌休闲产品,让外地游客说起烟台想起休闲,说起休闲想起烟台。”
“好客”和“幸福”为烟台加分
除了“2011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专家组还根据专项成绩的领先,授予烟台特色城市中“最好客休闲城市”桂冠。
今年的休闲城市评选体系中,除了“生态环境”、“特色文化”、“休闲娱乐”、“交通出行”、“人文关怀”、“旅游服务”、“购物美食”7大评价指标之外,还尝试性地增设了“幸福评价”,主要针对县级市选出了十座“最具幸福感的休闲城市”,我市的龙口、长岛“幸福”上榜。
“烟台虽然并不大,但海岛、海鲜和红酒、啤酒,无不散发着好客的气质。” 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在烟台考察时发现,烟台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足以让大多数城市羡慕,烟台人在不紧不慢的感情交流中结交朋友。
北京游客成为烟台旅游推荐员
今年的评选活动中,由游客网络打分的“公众评价”占了重要的一部分,共有1552693名网友参加评价,其中独立IP有效票数比例超过90%,这也成为了烟台总名次上升两位、取得多项奖项的重要原因。
“烟台给我留下了印象真的是太完美了。”北京的刘勤女士在网络上为烟台打出了最高分,在电话里说起烟台,她的话语间充满了感情。
去年刘女士一家到烟台旅游,刚到烟台,她身体不太舒服,咳嗽得厉害。有酒店服务员看到,就上前询问。没想到晚上回到酒店后,服务员将特地煮好的梨水送到了房间里。握着热乎乎的杯子,远在他乡的刘勤感动不已。“我现在已经成了烟台的义务推荐员,一有朋友要旅游,我就热情地推荐烟台,并给他们讲这个故事。”刘勤告诉记者。
就像山东旅游局局长于冲说的,休闲其实是一种感受,一种文化,“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旅游已经成为了过去,逐渐被慢旅游所取代。打造城市的“休闲文化”和“休闲氛围”,需要城市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人努力。当出租车司机和街边聊天的老人都能成为热情的“百事通”导游时,那才是真正的“好客山东”。
休闲专家解读休闲创造幸福
活动现场,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小安说,现在人们的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从‘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到‘工作是为了休闲’,眼下幸福成为主旋律,种植业发展保障生存,制造业发展缓解短缺,服务业发展实现便利,而休闲业发展是提升幸福。” 魏小安认为,发展休闲的目的,就是提升国民生活品质。
“休闲在国外已经有了40年的历史,而我们现在仍然在呼吁。” 魏小安说出了自己对中国休闲的期待,“我希望,大家下班就能够休闲,有大把的休闲项目可以享受,有三两知己能够聚会。希望人们能够从容生活,而不只是活着。”他直言,中国的休闲产业将影响、改变我们城市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