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又称作都市化,是社会学的名词,指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膨胀的现象。是在工业革命和商业革命共同作用之下的产物。一般都市化程度的大小是以都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来评定,数值越高,都市化程度越高。
以三台县为例,2000年城区面积约10.28平方公里,2011年达17.5平方公里;2000年登记非农业人口8.06万人,2011年登记非农业人口达20.68万人,而这些非农业人口大部分涌入了城市。过快的城市化给三台县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诸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不充分就业、犯罪率上升等等。类似情况在当今中国比比皆是。因此有必要对城市化带来的人口管理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有所建设。
一、人口管理现状及其中弊端
目前,我国关于人口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备,尽管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已经不适应当前需要。管理工作的滞后,给社会治安带来了诸多不安定因素。笔者总结认为,当前的人口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管理体制不畅
目前,人口管理特别是流动人口管理的有关部门侧重于文件的上传下达或做协调工作,没有真正投入力量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关部门、单位、基层组织缺乏信息沟通、制度约束、责任追究机制,无法形成强大的管理合力,许多工作落实不到实处。
2、人户分离严重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许多农村人进入了城市。但不少入城的农民却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或无法将户口迁入实际居住地,导致了人户分离,给人口管理带来不少困难。
3、管理难度大
城市人口中流动人口的比例不断加大,导致管理难度随之加大。不少流动人口在私人出租房、个体企业、商场、建筑工地栖身,公安机关难以经常巡查。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雇主为求经济利益,不愿如实呈报外来务工人员的底数。
4、管理协作配合不顺
从近年来的工作看,流动人口的流出地与流入地间相互脱节,流出地不能积极主动地配合流入地做好工作,暂住人口的发函率高,但是回函却了了无几。一些犯罪在逃人员混迹其中,使公安机关失去不少抓捕机会,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
二、解决对策
1、立足现行制度,加强户籍管理
我国的户籍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而现实的户籍制度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立足当前、适势前行、加强管理、力保稳定亦是基层户籍管理部门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