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城市群:
未来广东将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关于粤港澳合作打造最具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要求,加强粤港澳城市规划的衔接,推动粤港澳联合开展世界级城市群总体规划框架和重要专项规划编制工作;深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支持金融机构跨境互设分支机构,逐步建立以香港金融体系为龙头,珠三角地区城市金融资源和服务为支撑的金融合作区;实施环珠江口宜居湾区重点行动计划,规划建设湾区跨界绿道等。
珠三角一体化:
以广佛同城化为示范,以“两年实现项目全面合作、五年实现高度融合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动“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建设。提高合作协议的执行效率,抓紧推进机场、港口、高速公路一体化运营管理,到2012年实现珠江三角洲区域车辆通行费年票互认。
粤东西北城市体系:
加快“双转移”步伐,以城市带动区域发展。其中,粤东重点抓好机场、港口和路网的优化建设,加快“汕潮揭”同城化;粤西支持广钢环保迁建、中科合资炼化一体化、石化产业链延伸等大项目,培育壮大湛茂都市区;粤北创建人居环境示范区。
“十二五”期间,广东城镇化率将力争每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到2015年达到70%,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除了数量,未来广东推进城市化将更加重视质量的提升,改变以往城市化进程中拼资源、拼土地、“摊大饼”的发展模式。在昨日召开的广东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一份省委、省政府最新印发的《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省提高城市化质量明确了具体目标和着力点。广东将树立文明的、宜居的、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强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
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也将有序推进试点工作。据了解,广州、佛山、云浮等市将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试点;深圳、珠海、河源、肇庆等市将开展低碳城市建设的试点;汕头、梅州、中山、湛江、清远等市将开展宜居城市建设的试点。
此外,《意见》还明确,“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将投入6亿元支持开展城市化发展重大专项工作和专项建设,各地级以上市也要求确保加大财政投入。
城市病1
环境污染 资源短缺
应对:新增建设用地与吸纳农村人口挂钩
近日,北方城市灰霾天、pm2.5等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实际上,灰霾也是困扰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城市的一大环境问题。以广州为例,2010年灰霾天数超过了90天。不仅是灰霾,城市发展模式的粗放,使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成为困扰城市发展和人民幸福感的一大问题。
根据《意见》,我省将推进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建设以低碳交通、低碳能源、低碳建筑和低碳生活为导向的低碳城市,并加快低碳技术创新,积极运用低碳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同时以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尽快实现居民出行半径500米内有绿色公共空间,2015年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绿道网络。
在城市化过程中,我省也将提高节地、节能、节水水平。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例,到2015年,全省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将控制在147.38万公顷以内。并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实施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定居规模相挂钩,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增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作用,不断扩大有偿使用国有土地的覆盖面。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逐步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地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