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采取“1+3”、“3托1”的开发模式,是起步力矩最大、摩擦系数最小、能够最快地把中央要求和本地需求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在两年内初见成效的一个最好的模式。
在“1+3”、“3托1”统一开发模式下,两江新区坚持以资本为纽带,按照新区与行政区55:45比例出资,与3个行政区分别组建了联合开发公司,建立了利益共享、权责明确的动力机制,在工业开发区的3个园区形成了高效和谐的大开发格局。
“1+3”管理体制,即在两江新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由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具体负责两江新区的统一协调、统一政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统一口径。在开发任务上,两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会同江北、渝北、北碚三个行政区,实施“1+3”的开发模式,平行推进。
在“1+3”的模式下,开发平台将采取“3托1”模式。北部新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管委会是市政府直属派出机构,市委、市政府委托两江新区管委会在业务上进行统一管理,再加上两江新区管委会直接成立的一个工业开发区,三个平台拉动两江新区发展。
为了调动各行政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采取了一种新的开发模式,即在不动行政体制的情况下,以资本作为纽带,以两江新区管委会控股,各行政区参股,形成开发主体模式。两江新区成立了两江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开发新的片区的时候,两江开投集团代表管委会采取与所在行政区合资,成立控股公司进行开发。其中,两江开投集团控股占55%,行政区控股占45%。控股公司的领导班子组成,是两江新区出董事长,所在行政区的一个区委常委兼任控股公司的总经理,形成两江新区和行政区共同推进开发的格局。这种模式,保证各行政区能够参与深度开发,分享新区开发开放成果,形成“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发展局面。
实践证明,不动行政体制,以资本为纽带,合作开发,利益均沾。这种开发管理体制有效避免了一些开发区管委会与行政区间的多重矛盾,把摩擦系数降到了最小,各方积极性高涨、开发推进速度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