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北京正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无疑也受到“城市病”的困扰,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以及提高市民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已经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必须以调控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基础。因此,实现人口均衡发展,对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统筹人口和谐发展,提高城市健康水平的重要时期。目前我们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推进人口均衡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已经明确了人口规模调控的基本思路、工作任务、政策措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较低水平,人口整体素质开始全面提升。但是调控人口规模,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提高人口素质毕竟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任务,只有科学规划、全面推进、持之以恒地做好人口工作,才能为“健康之都”打下良好基础。
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
吴问平(市环保局党组成员):健康城市涉及居民健康、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生活环境等方方面面,环境保护与健康城市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人体的健康。可以说,良好的环境质量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健康城市的重要途径。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出现,城市地区的大气污染和农村地区的水污染、土壤污染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与健康问题,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保护环境、保障健康成为人民群众最紧迫的需求。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具有暴露水平低、潜伏期长、影响因素多、因果关系确定难等特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实践证明,把健康风险评价贯彻到环境监测预警、环境监督管理、环境影响评价、污染防治和环境宣传教育工作中,是环保部门实现风险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切实贯彻多部门协作、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政策,环境与健康问题就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防范环境风险,提高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能力。
就本市的情况来说,北京奥运后,我们坚持把环境保护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绿色奥运”和“绿色北京”发展战略为统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创新机制,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明显改善,为提升全市人民的健康水平、建设健康城市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应该看到,北京的环境质量与发达国家许多大城市相比,与首都地位和人民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环境保护工作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比如:环境质量改善的难度进一步加大;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环境问题的压力依然较大;环境与健康管理工作的基础还很薄弱,应对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工作体制和长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总之,环境与健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是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民生问题,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环境管理从总量控制走向质量控制、最终实现风险防范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城市建设要求有与之适应的更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和更高标准的水生态环境
张萍(市水务局副局长):水安全是人类繁衍生息、文明进步、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城市是人类活动区域中最聚集和生态环境响应最强烈的地域,对水安全有着更加强烈和迫切的需求。2011年中央发布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1号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支撑保障城乡发展的基础和命脉。”健康城市相对应的水安全至少应该包括水源安全、供水安全和水环境安全。
就北京的情况来说,随着近几年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用水总量逐年增加。加之近年连续干旱,降雨量偏少;上游来水减少,水资源储备不足等原因,人均水资源量极低,城市水安全问题很严峻,“十一五”期间,北京在水源安全、供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健康城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水安全基础。下一步还将努力在水源地保护、污水处理、水环境治理、加快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进展。总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创造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为核心的健康城市建设,必将要求与之适应的更可靠的水安全保障和更高标准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