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康城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新战略,是首都建设世界城市的新路径,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的新趋势。为推动北京的健康城市建设,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等单位主办了“2011北京健康城市论坛”。与会人员提出的诸多精彩观点,对推动北京健康城市建设甚有裨益,现择要综述如下。
编者
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的一种趋势
王彦峰(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现在,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世界的一种趋势。主要是欧洲地区在开展健康城市建设,亚太地区也有600多个城市在搞健康城市,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北京奥运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借着奥运会制定了“健康北京人十年行动规划”,接着市委书记刘淇同志提出要在北京建设健康城市,并在全国城市当中首先将健康城市纳入了“十二五”规划,而且,为了实现这个规划,经过有关部门几次讨论、修改,制定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在组织措施上,不仅要求各委办局和区县领导亲自抓这项工作,而且还专门成立了开展健康城市建设研究和促进工作的北京健康城市建设促进会,这样北京的健康城市建设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取得了显著成绩。
当前,世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影响人的健康的因素非常多,不仅包括个人的身体素质、医疗水平,还包括生活方式、基础设施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众多因素,因此,建设健康城市需要城市的卫生、规划、环保、教育、市政市容、园林绿化、人力社保、食品安全等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
健康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最高形态是生态文明
甘敬(首都绿化办副主任):健康城市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其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其内涵和实质与建设宜居城市、生态城市一脉相承。绿色是健康城市的底色,是衡量和评价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指标。园林绿化和城市生态是改善城市健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的城市环境,不仅包括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发达的公共服务环境,更重要的还包括由公园绿地、森林植物和河流水系等基本要素构成的城市生态景观环境,这是维护公众健康和优化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城市绿化是增强健康城市应对气候能力的战略选择。应对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健康城市必须关注的重大问题。绿化是建设世界城市的核心要素。伦敦、纽约、莫斯科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轨迹表明,世界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绿色之都”,森林、湿地、绿地与城市面积的比例和格局配置是世界城市的重要考核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城市国际化水平、时代性特征、宜居化程度的靓丽名片和生命符号。
生态文明是继人类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形成的新的文明形态。健康城市的最高形态必然是生态文明。北京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园林绿化建设作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主要抓手和着力点,取得了很大成就。未来几年,是首都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三个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也是推进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时期。应继续以提升生态功能为核心,以打造健康环境为重点,为建设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的健康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努力把北京建成“园林文化名城、绿色低碳典范、生态宜居城市”。
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结构、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目标之一
徐捷(市人口计生委党组副书记):建设健康城市,是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它是由健康人群、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组成并协调发展的整体,是世界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普遍趋势,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适度的人口规模、合理的人口结构、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城市健康发展的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