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研究全球城市格局以及全球城市的机遇与挑战,自2012年初开始,中国社科院全球城市竞争力课题组向全球近百所高校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和部分城市的政府官员发出调查问卷。近日,这份关于全球城市格局的访谈报告在京发布。
报告指出,经济增长和人口迁移是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全球经济格局的转变导致世界城市格局发生变化,世界城市的重心正由发达工业化国家的城市向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城市转移。
在调查中,英国伦敦官员MarkBrown将世界城市定义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口”,他认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能否持续。
MarkBrown将世界城市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并且实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大量人口转移的城市。“这类城市虽然发展较慢,但却是行业内和行业间重要的信息交流中心。在这些城市中,服务业比制造业具有更加专业化的分工。”MarkBrown表示,另一部分世界城市处于工业化各个阶段。“这些城市面对巨大的挑战,同时还要成为全球市场中的重要参与者。”
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TatsuakiKuroda指出,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世界城市间比较优势的转移也变得非常快。“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正在减速,因为发达国家的城市已经占到了80%左右。相比之下,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很多特大城市很快就会出现。具体来看,正在上升的城市有印度的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孟加拉国的达卡,巴西的圣保罗,中国的上海、深圳、重庆和广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VanOersRon认为,发达城市和新兴工业化城市各有优势和特点。“其中,人力资本是发达城市的决定因素,生产要素和市场是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决定因素。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达到20万的城市很有优势,因为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有竞争力的服务。但与之相反,大都市总是有过多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