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是什么导致了我国城市管理的粗放?
万鹏飞:有理念方面的原因,有法制方面的原因,也有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城市管理粗放首先是由于目前我国城市整体发展战略定位都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前者往往成为刚性目标,后者则成为以领导意图和意志力为转移、随意性强的软性目标。其次,我国涉及到城市管理的各项制度缺乏整体考虑。部门分割、信息不共享是常态,相互矛盾也不少见,因此出现“九个大盖帽管不住一个破草帽”的现象实属正常。再次,我国城市管理很多法律法规和规定太过原则,导致很多时候没法执行,比如说城市乞讨问题、养狗问题、物业费收取问题等。最后,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就是我国城市管理中公民参与不够。很明显,面对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复杂的城市,仅仅靠政府是难以胜任的。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城市的民众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普遍比较差,那这个城市的公共交通是很难管好的。所以,民众的合作是必须的。
记者:除了粗放,老百姓还感到城市管理也存在滞后的问题,比如往往造成多起事故,才想到要采取措施。怎么就不能想到前边,做到未雨绸缪呢?
万鹏飞:这还是理念问题。我们的城市管理是“结果导向型”而不是“预防导向型”。网吧火灾烧死人,全市才进行娱乐场所安全大检查;学校出现治安问题,才对中小学进行突击检查。总之,是事后处置,是结果型的、被动的、后置的,而不是事前预防的、主动的、前置的。因此,城市管理要向前端推进,要考虑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预防重于应对、规划引领管理,应成为我国城市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
记者: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出现各种安全隐患和管理问题是不是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