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难点与焦点。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生,因资源而兴,也因资源日益枯竭衰退,面临再度振兴的课题。德国“钢都”、“煤都”鲁尔、吉林“煤城”辽源、黑龙江“石油城”大庆、“煤城”鸡西,均曾经和正在经历着兴起—成长—兴盛—衰退—振兴的历程,也体现出生命周期的特征。经济周期循环理论是:熊彼特以“创新理论”为依据提出的著名理论。他认为:创新引起模仿,模仿打破垄断,刺激了大规模的投资,引起经济繁荣,当创新扩展到相当多的企业之后,盈利机会趋于消失,经济开始衰退,期待新的创新行为出现……整个经济体系将在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构成的周期性运动过程中前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就是要找到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率”的道路。
在国家的支持下,资源型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振兴发展的路径。观察德国鲁尔、吉林辽源、黑龙江鸡西、大庆的转型,我们可以体会到,生态化转型是资源型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最佳转型模式。我对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的理解是: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生态城市理论和系统理论,推进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城市、生态、社会以及文化等全方位的生态化转型,实现从资源型城市到“生态城市”的跃升。
资源型城市转型,要旨是确立科学的生态化转型思路;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就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生态化转型;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至高点,就是城市本身的生态化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环境保障,就是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修复与建设;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不能照搬,必须从本地实际及可控的外部环境不断创新。
资源型城市在转型过程中,适时完善转型模式与路径,从经济转型到包括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的生态化转型的拓展。我们希望更多资源型城市继续探索,也相信鸡西市会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中国特色资源型城市转型模式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