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菜谱”VS“炒菜”
我用烹调来做个比喻,规划是写菜谱,城市的发展就是炒菜,这两种功夫都要有。如果菜谱写得不够好,你炒菜功夫再好也炒不出很好的菜。有好多人经常跟我埋怨说,规划赶不上开发,这个我非常理解,你把规划做得这么短,肯定赶不上开发。
南方日报:我们的规划往往会更多考虑产业和商圈布点。你为何这么强调要优先对人口规模做“最坏”打算?
刘太格:人口的增长是洪水,抵挡不住的。尤其如果你们把佛山规划得好,就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就像新加坡,外来移民越来越多。政府有没有办法?没有办法。企业在发展,如果你不引进外来的人口,我们的经济怎么再持续的发展?如果把人口比喻成洪水,我们做规划不是抵挡洪水,而是要把洪水引导到其要去的地方。
人口摸清楚了,才知道我们要用什么理念去处理,就像你跟5岁和25岁的人讲话,方法和内容是不一样的。规划也是这样,人口到底是100万,还是10万,还是1000万,所要求的规划理念也是不一样的。
南方日报:佛山人时常感慨:为何规划总赶不上变化。你觉得症结在哪里?
刘太格:我用烹调来做个比喻,规划是写菜谱,发展就是炒菜,这两种功夫都要有。如果菜谱写得不够好,你炒菜功夫再好也炒不出很好的菜。
中国有好多城市政府经常跟我埋怨说,规划赶不上开发,这个我非常理解,你把规划做得这么短,肯定赶不上开发。你们的总体规划是2020年、2050年,能否再长远一点?我当初说服新加坡政府,我做了一个2091年的,做一个2040年的(50年),再做一个2030年、2020年、2010年的规划,把范围慢慢缩小,就是倒转地做一个发展程序图。其实这个非常有用,根据这个规划,我们的工程师就可以计算他们工程的投入,包括要投入到什么地方、投入多少资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像排水沟、发电厂,我们预留了框架给它扩张,以后城市的开发不会受到它负面的影响。而在许多城市,最后发电厂、化工厂、机场都把城市包围了。
所以,城市规划不怕做大,太大的话可以做一些小调整,不需对这个规划作根本性改变。
政策引导VS城市设计
应该是政策引导规划、规划引导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但是很多地方是建筑和特殊项目引导规划,这是一个误区。政府在做完宏观环境布局后,后面的大量工作就要留给企业、建筑师和工程师。
南方日报:谈到城市建设,很多人会关注城市有多少高楼大厦或个性建筑。若是你来做规划,会特意为佛山规划地标建筑吗?
刘太格:不一定。有很多人把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混为一谈,有的领导一看规划就看里面有什么奇特的、个性的建筑,其实这是两回事。
建筑设计再美,如果没有感情,环境还是不行的。我认为西方人不太懂东方的文化。很多规划方案对土地不够重视,我想提一个建议,在做城市规划时,规划的主人不是规划师,规划的主人是土地,要和他谈恋爱。
南方日报:那么,在城市规划中,政府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刘太格:政府要定政策的,哪些是开发的,哪些是禁用地,禁用地保留什么,包括古迹、自然生态环境等,这些都要明确。政府在做完宏观环境布局后,其实后面的大量工作就要留给企业、建筑师和工程师。
应该是政策引导规划、规划引导城市设计、城市设计引导建筑设计,但是很多地方是建筑和特殊项目引导规划,这是一个误区。政府前面的工作很重要,因为政府有宏观的资料、宏观的视野,是从全市的利益来考量的,可是企业是为自己企业的利益来考量,所以需要政府的引导。用一个比喻来说,一个城市如果是生活的舞台,政府的责任是将这个舞台设计得尽善尽美,提供最好的“机械”和“配方”,让企业和人演出生活的戏剧。舞台做好了,尽量让市民来发挥他们的才华。所谓政府也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包括政治领导与专业人士。政策要做得比较合理,专业人士的技术能力也要搭配起来。专业人士有责任和义务影响政治领导,将正确的理念介绍给政治领导,因为他们毕竟不是专业的规划人士。
我们说“苦尽甘来”,在城市规划发展中也就是政府要“苦尽”,才能够让人民“甘来”。因此,政府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要特别谨慎。另外要提醒的是,对于规划,越早下决心,代价就越低。
人口规模VS城市配套
所谓中央商务区应该是这样的:政府来了,写字楼就来了;写字楼来了,酒店就来了;酒店来了,餐饮也就来了,人气就起来了,这就是CBD四个最关键的功能。所以,如果政府的办公楼还保留在禅城,那么城市的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就应该在禅城。
南方日报:经过多年的观察,你对佛山的城市规划建设有什么感受?
刘太格:佛山在走组团式城市发展之路,今年又提出“强中心”战略。目前来看,我感觉佛山城市太分散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没有得到很好的梳理,不是很方便。这个是城市规划的问题。
佛山现在这种分散的城市格局,一方面有行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前期规划的原因。我的观点是要做一个远期的规划,再加上一个具体的五年计划。如果五年计划做得很顺利的话,政府可能就不会随便地改,市民也不会让他们去改。所以真正要做好长远规划和发展,需要两件事,第一是最高领导要严谨、行政上守规矩;第二是规划要有能力,缺一不可。
南方日报:像佛山这样的组团式城市怎样通过规划引领实现“强中心”?
刘太格:现在提出的“1+2+5+x”组团是可以的。如果我来做,首先要把组团成员的人口规模摸清楚,因为我们做规划最要紧的出发点就是要问人口有多少。
因为,各种城市的规划都与人口有很大关系,人口越多,就要支撑越多元的城市配套。规划师也要考虑到规划的对象是多少人口、是怎样的定位,然后采用适当的手法处理。要考量政治、经济、社区、生态、环境、能源、工程等多种因素,规划师就是要尽量将城市做成完美的生活有机体。
在“强中心”中,我想首先市政府要做一个决定,禅城将来是什么定位。我认为,所谓中央商务区应该是这样的:政府来了,写字楼就来了;写字楼来了,酒店就来了;酒店来了,餐饮也就来了,人气就起来了,这就是CBD四个最关键的功能。所以,如果政府的办公楼还保留在禅城,那么城市的核心区、中央商务区就应该在禅城。
重视形象VS市民感受
我担心佛山过分重视形象的提升,而没有足够考虑到人的感受,如果这样的话,建出来的就如同是美国的郊区。美国郊区的特色就是不可步行,每到一个地方都要靠汽车,我觉得这个问题要高度重视。
南方日报:假如由你来做佛山的规划,你会怎样做?
刘太格:我依然要做至少五十年规划,结合人口规模考虑,我想先对整个佛山的空间布局做个研究,在当前分散的基础上规划出几个比较集中的点,必须把目前过于分散的趋势做一个根本性的纠正,继续分散地发展,对佛山不是很好。
规划土地面积要从宏观来看,佛山要先做一个整体的、大的空间远期规划,要怎么保护自然生态、保护农田,在这个基础上更加相对集中地开发,这个是关键。应该将每一个地块的定位、人口的定位说清楚,进行整合。在这个基础上,最要紧是以城市带动产业,而不是产业带动城市。
另外,佛山的商业中心也要有系统,建议尽快选定中央商务区的位置,以及商业的次中心的布局。如果只是做一个中央商务区,不做其他的次中心,将来可能就会过分集中,又会带来像上海浦东或者是北京那样严重的交通拥堵。我觉得这个需要重视与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