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产业要有所取舍,加快发展符合环保标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是高端制造、旅游休闲、文化等产业,实现低投入、低排放、低污染。要集中力量和时间,精心培育一批样板项目,切实发挥示范作用。要保护和利用好已有自然、人文景观,编制绿地系统规划,划定城市绿线,大规模实施绿化景观建设,加快城市河湖水系治理,规划建设绿道绿廊,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
宋恩华表示,要进一步明确管理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责关系,建立统一指挥、高效运转的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简化行政审批,实行一个窗口受理、集中审批、限时办理、跟踪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效能。要重点解决好规划内容衔接不够、公众参与程度低、规划诉求渠道不畅的问题。
生态技术是生态示范城建设的灵魂和支撑。要结合本地特点,建立生态技术标准体系和规程,涵盖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生态安全格局等领域。要研究出台专门的生态城市管理办法,制订扶持政策,特别是财政、税收、金融、投资、用地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措施,破解资金、土地和技术难题,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
要充分运用电子通讯、信息网络、卫星定位等先进技术,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要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将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秩序纳入管理内容。要完善城市管理制度,重点抓好监督、处置、考核3方面制度建设,形成科学、便捷、高效的管理机制。
要借鉴天津中新生态城的建设经验,确立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建设模式,搭建综合性的投融资平台,形成管理委员会、合资公司分工明确、合作共赢的市场化建设机制。
强化保障措施
宋恩华要求,担任生态示范城建设任务的城市要及时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难题,强化保障措施。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建立调度、通报、考核制度,密切关注建设进度,重大问题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各城市要分阶段制订到2015年、2020年的项目规划,明确核心区、起步区建设项目安排,确定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建立考核奖惩机制。要利用新闻媒介开展大规模宣传,引导市民低碳出行、低碳生活。要把握好“百家央企进河北”的难得机遇,借助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央企合作的平台,切实加强在项目建设、技术应用、资金运作等方面与央企的对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