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伦敦“零碳馆”、马德里“竹屋”、汉堡“被动房”、法国罗阿大区生态屋等低碳建筑出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不禁感叹:这就是我们未来要住的房子吗?到底什么样的家才是我们最需要的呢?
当我国政府作出的到2020年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0-45%的减排承诺,已经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毫无疑问,低碳已然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不仅仅是房子。
在奥林匹克公园内,风景如画,自然与建筑和谐统一,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的办公地点就在这里,做为世界低碳领域旗帜组织,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已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启动低碳产业国内规划布局,低碳产业将由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三大板块构成。其中,低碳产业园做为核心项目,已经在各地筹划开建。
他们说,低碳与环保的建筑才是我们真正追求的理想居所和工作场所。
看!这就是我们未来的房子
说到未来的房子,我们不得不提到2010年世博会,那个时节各国所带来的低碳建筑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其中,顶着中国第一栋零二氧化碳公共建筑的名头,上海世博园伦敦零碳馆在世博园里名声大噪。它由两栋相互连接的“零二氧化碳排放”建筑构成,其原型取自世界上第一个零二氧化碳排放的社区贝丁顿零碳社区。这个社区的99户英国居民早在2002年就率先走进了零碳。这一社区每年已经吸引全球1.5万名访客参观,并且成为伦敦甚至全英国去年提出的“低碳社区”宏大计划的先行者。
记者通过资料了解到,“零碳馆”这种新型建筑主要依赖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三种核心能源。最为独特的是楼顶的“风帽”:室外的冷空气和室内的热空气能够产生热交换,从而节约供暖所需的能源。在这个有机轮回的能源系统中,60%的能量来自太阳能光伏板,40%则靠蓄电池储存能量,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不仅如此,还有不需空调的“被动房”,不用依赖外部供电,通过地热、地冷和太阳能来调节室内温度平衡,带热回收功能的透风设备可为室内提供新风;马德里的“竹屋”,“竹屋”是马德里南部的一栋社会住宅,曾荣获建筑行业闻名的“英国建筑师皇家学院大奖”……
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的工程师介绍,我们未来的房子一定是低碳环保的,这里面不仅有科技,更重要的是人居文化得到了一种提高。
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是在国家“十二五”开局之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旅促会和中国建设发展集团等单位联合发起设立的投资机构,肩负着国家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重任。
据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的相关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北京市计划新建绿色建筑3500万平方米,到2015年,全市10%以上的新建建筑将为绿色建筑。
北京建筑节能一直在向发达国家的标准看齐,要求到2020年,全市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比重将达到或接近世界城市水平。为此,今后,北京凡政府投资的新建、改扩建民用建筑项目均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其增量成本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重要功能性园区应建成绿色低碳园区,园区建筑应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未来五年,北京绿色建筑将由点向面扩展,未来科技城、丽泽金融商务区、海淀北部新区、CBD(中央商务区)东扩区、门头沟生态城、首钢产业置换厂区等区域,将组织绿色建筑园区的试点示范。
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的低碳推动者表示,未来建造再也不用在现场施工,所有部件在工厂车间里加工成半成品,工人们像拼积木一样拼装起来就可以,这样的屋子不仅坚固耐用,而且低碳环保又节能。“未来房屋的建造过程都是低碳环保的,我们日常的碳排放中有40%都来自建筑工地,而建筑工地的碳排放大部分来自于各种建筑材料的运输以及工人施工的各种设备等。采用新方式后,结构师、建筑师、机电工程师等都集中在车间进行设计,没有了在工地现场施工的污染,建造速度又快,将大大降低建筑业的碳排放,实现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