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经济之声十周年主题策划--中国经济迫切十问:城市化进程对中国这个农业大国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西部地区越落后越留不住人,越留不住人越落后。这样的恶性循环有没有解药?经济之声评论:城市化必须保证城市乡村统筹协调发展。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中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是30多年中国改革开放最眩目的财富。从农民到市民,从农村到城市,城市化进程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说过,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会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重要事件。从人类发展史上看,中国的城市化史无前例。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曾发布预测说,到2025年,将有大约10亿中国人居住在城市。届时中国将出现221座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其中包括23座5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
中国科学院最新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对于一个有着上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农民大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从"乡村中国"到"城市中国",我们准备好了吗?农业大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又该如何面对?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评论当前中国经济领域这些炙手可热的话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尤其是近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成绩有目共睹。去年中国的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应该说是有着标志性意义的。城市化对中国经济的推动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王小广:第一,随着城市化进入新的阶段,农民会继续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过去这个机会是在工业上,现在更多的机会是在服务业上。第二,中国经济现在处在调整期,在国际形势不好,投资有很多压力的情况下,未来的经济增长点是在消费上,城镇化毫无疑问主要是释放消费需求,中国经济得到城镇化提供的新持续发展动力。第三,沿海地区城镇化发展比较好就是城乡相对一体化,过去我们叫做二元经济,二元体制,城市化水平很高,城市很有效率的情况下将会带动周边各种资源包括人力各种配置的效率的提高,他就想改善整个城乡的整体福利,所以他就是会加快城乡的融合或者一体化,过去二元向一元的转化,实际上城镇化是一个关键因素。
但是很多网友在担心,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耕地减少,粮食安全以及农民的收入、权益的保障方面,您有这样的担心吗?
王小广:其实很多人是对过去那种城镇化的方式担心,过去的城镇化确实有很严重的问题。第一个是太粗放,这个方式确实占了很多良好的耕地,对粮食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第二个问题是中国城市化是土地的城市化,不是人的城市化,许多的农民工没办法实现身份转换,没办法在城市安家落户变成真正的城市人,农民工市民化受到巨大的障碍就会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产生负影响。我觉得加快城市化核心就是要解决这些人的身份问题,使他们变成真正的城市人。第三个问题是我们的城市结构布局非常不合理,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交通,城市人的生活质量也不高,因为我们天天堵在路上,低效率、不方便,特别受影响的就是服务业,所以中国的服务业长期得不到发展,所以我们现在城市化要加强这样一块,优化我们的城市结构。第四个是房产化,你建一套房子,建十套房子,主要是满足投资者的需要,不是满足城市现有的住房需求以及农民工将来要进入的需要,我们过去的城市太重视房地产化,希望通过房地产来解决一些问题。
还有一个网友非常关注的关键问题就是西部开发,这些年西部大开发政策使得西部的政策加速,但是和中东部地区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其实是需要人才的,但是现实是越落后越留不住人,越留不住就越落后,这个恶性循环还有没有解药呢?
王小广:首先我们讲一下这个过程,在这个阶段现在想逆转过来也是不容易的,因为人和资金都是跟着利来的,沿海发展有巨大的吸引力,所以必然出现这么一个结果。要解决这个困难,我觉得要看你的产业能不能从沿海向东西部转移,转移了这些人口就回来了,包括人才也回来了。
未来中西部的城市化应该是一个重点,因为我们沿海有的地方已经差不多了,未来的城市化重点一定是在中西部,特别是中心城市应该要吸收过去的教训,要建立一个高效的城市,促进服务业发展,交通问题解决好,这样的城市化是能够留得住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