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时事评论:“生命之环”恶评背后的思考

时间:2012-11-19  来源:中国建筑新闻网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继央视“大裤衩”、苏州“秋裤”楼后,近日,网上开始热传一个“大铁圈”建筑。记者查证获悉,该建筑名叫“生命之环”,是一座巨型环形城市景观建筑,坐落于辽宁抚顺市沈抚新城,平均直径高达157米,相当于50层楼高,整个建筑所用钢材达3000吨,耗资过亿。但实用性不足,仅剩下观赏功能。人们惊异:这斥资上亿的庞然大物,居然是一个纯粹的景观建筑,仅具“观赏”性。更为愤怒的批评者甚至直称“花亿元造大铁圈,败家艺术该歇歇了。”

对于这个“生命之环”,很多网友表示惊讶,不是因为其造型像当地政府所宣传的那样,“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无论是高度还是形式都是世界独有的”,也不是因为它在一片尚在开发建设的土地上直插云霄,显得太突兀,而是因为这个“天价建筑”却仅有观赏价值。在我看来,“生命之环”树起的是“浪费之耻”。

“生命之环”投资过亿,这么大一笔巨额投资,显然应该问问当地民众是否答应,因为政府花掉的每一分钱,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哪怕财政再富足,也要考虑建设并维护这个“天价建筑”有多少民意支持;哪怕财政再富足,也要先满足当地百姓的实用性需求;哪怕财政再富足,也不能“崽花爷钱不心痛”。何况它很难产生经济效益?正如一位网友的质疑:当把一笔巨额资金投向徒具景观价值的地标建筑时,决策者难道没扪心自问,这笔钱有用来改善民生的必要吗?

地标建筑要物有所值,这个道理,当地政府未必不懂。据报道,沈抚新城地标建筑也有建设最高楼的想法,“但如果建最高楼,以沈抚新城的规模和开发程度来说,还无法运营这样一座高楼;如果建设娱乐项目,目前该地区人气不足,也有可能荒废”,最终就建造了一个“大铁圈”。可见这个象征了“浪费之耻”的“生命之环”,是浓厚的“地标情结”的结晶——既然无力运营地标性高楼或娱乐项目,又撇不下“地标情结”,就建个几乎毫无价值的“生命之环”聊以自慰吧!

近年来,像这类“地标情结”在各地都很盛行,从528米的北京第一高“中国尊”,到838米的长沙“远望大厦”,直到抚顺相当于50层楼高的“生命之环”,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之势。这些地标建筑,每每不仅成不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反而成为民众眼里的浪费财政的“耻辱之柱”。这个结局,一些地方政府也并非难以预料,为何仍热衷于大搞地标建筑“大跃进”?说穿了,一是地标建筑“流光溢彩”,能为当政者的政绩“增光添彩”;二是建筑城市公共建筑才有油水可捞,三是地标性建筑的决策与投资较为随意,缺乏民众参与和监督。

由此观之,要想给地标建筑热套上“笼头”,就不能以地标建筑的多少和高低,来衡量一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甚至来衡量地方官员的政绩。事实上,城市建设开发得如何浮躁和奢华,体现不出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官员政绩,老百姓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如何,社会治安、环境、政府服务等软实力如何,才是城市竞争力和官员政绩的真实体现。

要想给地标建筑热套上“笼头”,就要赋予民众参与城市公共建设决策的权力,在搞“生命之环”之类劳民伤财的建设时,先过过民意关。正如专家所言,一个城市地标建筑的决定权、投资金额、建筑造型都应由当地民众决策;有公众参与决策,地标建筑花再多的钱,都是公众理性权衡的结果,而不仅仅只是烧钱,那样的建筑才能长寿。

在中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当下,许多城市都想寻觅一张独具品位的“名片”,地标建筑在城市规划中犹如指引方向的“北极星”,也是城市的“名片”,这些耗资巨大的地标建筑为何却不受“待见”?一个最简单的原因:没有给公众带来审美体验。

时间流逝,建筑审美或有变迁。时下世界着名的地标性建筑,很多在起初不被看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当初在建造时,被认为是一个没用的大铁架子;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曾因外露的钢骨结构和复杂的管线,被调侃为“市中心的炼油厂”;修建时被称为“丑陋建筑”的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如今已被视为世界桥梁建筑史上的奇迹……

然而将建筑的审美一味交给时间,既丧失了审美的自主自觉,其间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几十年后,这些庞然大物万一只是一个大铁架子,或者没能转型成现代建筑的标尺,仍旧只是让人发笑的“市中心的炼油厂”呢?

显然,在寻求建筑的美感上,不该忽视当下人们的感受。英国散文作家阿兰·德波顿的说法可能更有启发,他认为建筑没能带来幸福体验,因此人们感觉不到美。他在《幸福的建筑》一书中谈到,给人幸福感的建筑,能够投射内心潜藏的自我,一所建筑只有契合内心的需要,才让人感受到“美”。

建筑也是一种精神追求,透过一座城市的建筑,能看出历史人文、风土民情、地理环境以及居民的精神世界。一栋好的建筑能够给人一种心理的慰藉和依靠重新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气质:疏离或亲近,爱慕或厌恶,冰冷或热情,如此等等。

很难想象毫无实用功能的钢筋铁环能让人亲近,与大众生活无关的主题雕塑能够引发情感共鸣。脱离了物质需求一味满足精神需求,便弄巧成拙,成了“为了美而美”,自然容易遭遇审美疲劳。

在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现代城市里,好的地标建筑不一定非要是奢华大气的,但必须是人性化或者以人为本;它不一定是权力或威严的象征,但必须契合这个城市的大众经济、情感和心理生活。

一茵绿草为地标可能胜过一座牌坊,一间书屋可能胜过一处高塔。当城市地标普遍遭遇审美疲劳时,地标建筑能给人的幸福感或许比它本身的存在感更为重要。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时事评论:“生命之环”恶评背后的思考 的资料
· 地标建筑打造城市名片 内涵比高度重要 [2013-07-10]
· 时事评论:城市地标建筑建设的好与坏 [2012-11-23]
· 美国报道:新地标建筑 让北京不再北京 [2012-11-19]
· 秦红岭教授:一个城市地标建筑的好与坏 [2012-10-30]
· “生命之环”的不同声音 理性看待地标 [2012-09-27]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