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城市伤疤谁来抚平?

时间:2013-01-31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编者按

伴随着2013年的第一缕阳光,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然而,2012年频繁发生的“走路死”、“住房死”让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充满了忧虑。最近,广州、武汉、太原等地又出现多起地陷事故,一时甚至有“地吞人”的说法。我们的城市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何地面会频频“破洞”?这一切是天灾,还是另有他因?

当地陷由一个地理学科概念成为舆论热议的社会现象时,也是时候反思一下我们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方面面了。如果能从超采地下水、建设项目无规划、施工不规范、铺设管网反复填挖道路等找原因,或许可以避免由于地陷造成的不必要伤害。

□资料链接

何为地陷?

所谓的地陷,主要有地面塌陷和地面沉降两种表现形式。地面塌陷属于急剧性地灾,一般是单一塌陷坑,直径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地面沉降属于缓变性地灾,是指大面积、地带性或区域性的地面发生沉降的现象,年沉降率一般是毫米级的。近年来,小范围的地面塌陷出现集中暴发态势,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我国地陷现状如何?

当前,地陷在我国各地都有频繁表现。2012年2月,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等十部委联合编制的中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年~2020年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

《规划》指出,全国遭遇地陷灾害的城市超过50个,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0个省区市,全国累计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地区达7.9万平方公里,并呈不断扩大态势。其中长三角、华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等最为突出,其地面累计沉降量大于200毫米的分别接近1万、6.2万和0.7万平方公里。

规划同时指出,为应对我国某些地区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根据《规划》,我国到2015年要初步建立主要地面沉降区监测网络,2020年完成全国地面沉降调查并建立全国监测网络,使地面沉降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地陷危害几何?

地面沉降是一种累进性地质灾害,会给滨海平原防洪排涝、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建设、航运交通等造成严重危害,其破坏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危害表现为:地面标高损失,继而造成雨季地表积水,防泄洪能力下降;沿海城市低地面积扩大、海堤高度下降而引起海水倒灌;海港建筑物破坏,装卸能力降低;地面运输线和地下管线扭曲断裂;城市建筑物基础下沉脱空开裂;桥梁净空减小影响通航;深井井管上升,井台破坏,城市供水及排水系统失效;农村低洼地区洪涝积水使农作物减产等。

外表美是真美?

温玉姣

如今的城市求美。马路旧了可以封路数月重修,使之宽敞、气派;楼房建筑跟不上时代潮流了,可以拆了重建,使之卓然挺拔;路面或空中的管线有碍观瞻,就把它们藏于看不见的地下。总之,城市的外表一定要好看。可是,这样反复开膛破肚追求来的外表美是真美吗?

一座城市好比一个人,也是有生命的。地上和地下、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共同构成这个完整的生命系统,缺一不可。为了表面好看,忽略地下系统的负荷能力,甚至把潜在的问题转移到地下,这样的城市会健康吗?能持续发展吗?地下水超采、污染、地面塌陷等一系列问题或许就是最深刻的答案。

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会在思想品德课上收获这样一种思想:“外表美不重要,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在日后结交朋友、辨别是非时,这种价值观会一直起到主导作用。这样一条简单的真理,在城市管理上,同样适用,却经常被忽视。

判断一座城市是否真的美,它的外表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诚然,人们都愿意生活在目之所及一片繁华亮丽之地,然而,考量美的指标远不止这一点。城市的地下空间是否得以合理利用?城市的自我修复功能是否完好?城市的历史传统是否得到保护传承?城市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友善?城市是否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一座城市美不美,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表面所看到的,也许并不真实。因此,城市管理者有必要改变“形象为大”的理念,从多方面入手,焕发城市完整生命系统的生机之美,而不是只做表面文章。

说完理念,再说说具体操作。女孩子要想美丽动人,光靠涂脂抹粉是不够的。真正的美丽,是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健康与活力。也就是说,外表的美丽是建立在良好的身体素质上的,而这种素质是摸不着、看不见的,需要平时良好的生活习惯来建立并且加以维护。

 
上一页 页码:[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城市伤疤谁来抚平? 的资料
· 山东将建"一张图"信息平台 卫星实时监测城市规划 [2016-06-16]
· 打破“村村点火” 推动城市规划高度集约 [2016-06-16]
· 李群:高标准、精细化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016-06-13]
· 2015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6-05-31]
· 徐振强:智慧城市生命力在于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 [2016-05-30]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