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英国工业革命刚刚兴起的时候,仅靠一个卫生管理机构就能负担起当时工业城市的管理。而进入现代化工业文明时代,城市产业门类剧增,从事各种专业的人口也倍增,各种各样需要规范管理的行为也快速提升。进入21世纪,如何让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而让城市进入数字化时代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数字管理整合盘根错节的城市资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涉及到城市管理的部门增长了10倍左右,如有线电视、无线通讯、网络、天然气等行业管理都是近些年产生的。随着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新的城市管理机构还将不断增加,专业化的部门还将不断出现。正因如此,城市管理资源的分散是不可避免的,资源分散就需要进行整合,而数字化城市管理就是一种对这些管理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系统平台。
数字化城市管理通过数字化指挥协调、监督、评价的手段把各种分散的专业队伍力量进行整合,并通过高效评估,发挥他们的潜能,提高其整体管理效能,这正是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特点之一。过去有人说我国城市管理的困境是“七八顶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原因之一就是社会进步使城市结构日益复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同时缺乏整合的能力和相应的平台。因此部分城市成立了综合执法局,但新的问题又出来了,一个城市综合执法局需执行多少部法律?以北京为例,要执行150部法律。一些执法局成员叹苦道:不管叫谁去执法,这些法律条文都难以背清楚,这样如何能够建立起高水平的执法机制?而且随着法制进程的加快,法律出台越来越频繁,以平均每年几十个新法的速度出台,届时综合城市执法管理就将遇到更大的难题,这就需要通过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平台来整合管理资源。
以管理目标引领不同城市进入数字化
据有关文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明确“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广数字城管”的工作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广工作,积极组织制定本区域的数字城管发展规划,并做出具体工作部署。各个城市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划要求,结合各个城市发展实际,研究和制定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计划。
目前,数字化城市管理已经在一些地区取得一定成效。据了解,浙江省温州市在数字化城市管理方面取得了有效进展,并且将“数字城管”更名为“智慧城管”。这标志着温州城市管理向全方位便民的“城市管家”转变。温州市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温州数字城管自2011年投入试运行以来,已覆盖建成区近175平方公里,发现和反映的问题处置率超过85%,极大提升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现在,“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变,将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和竞争力。进入“智慧”时代后,温州市的停车智能引导系统建设、路灯故障自动报警、户外广告提醒等18个方面将进行升级建设。这些工作将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逐步完成。其中,“智慧城管”门户网站正在测试中,网站将会把实用的城市信息,比如公厕、公园、公共自行车等内容,汇集在电子地图上,供市民查阅;“环境卫生曝光台”是一个让市民网络参与,将身边的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反映到系统的平台;另外设在府东路数字城管信息中心内的“体验大厅”,则是让市民更加熟悉“智慧城管”是如何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体开放平台。
成都市则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据了解,早在2007年5月,成都市就立足市情,大胆创新,同步建成了市和中心城6个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将中心城区467平方公里建成区范围划分为21700个万米单元网格,标定城市管理部件941453个,分为市政公用设施、道路交通设施、市容环卫设施、园林绿化等5大类、79个小类,将城市管理事件划分为市容环境、设施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合管理,共5个大类、60个小类。该系统自运行以来,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显著增强,处置问题的时限大幅缩短,实现了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为最终实现长效化管理创造了条件。
数字城市时代的来临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温州市代表着经济较发达城市,该市已将数字化城管推向纵深处,即由数字城市转化为各自智慧城市。如何根据各自城市的自身特色打造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是各个城市的管理者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