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内容
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报告解读
“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自由迁徙’这个词。其实自由迁徙已经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后是制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超过2.6亿人,其中到本乡镇以外地方打工的农民工超过1.6亿人。
迟福林说,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大气污染
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新闻回放
1月份以来频发的中东部大范围雾霾天气污染事件,山东潍坊地下水排污事件,律师申请公开土壤污染数据遭拒事件,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问题不断涌现在公众面前。呼吸上干净的空气,喝上清洁的水,居住在无毒的土地上,成为国人最迫切的愿望,如何改善生态环境也成为各级政府必须认真面对的考题。
报告内容
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抓紧完善标准、制度和法规体系,采取切实的防治污染措施,促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下决心解决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环境质量,维护人民健康,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
报告解读
“总理说要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看到希望,我认为这也是针对公众对空气质量改善有悲观情绪的回应,觉得这可能需要的时间太长了,难度太大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和表示,至于怎么能让人民看到希望,政府必须有所行动,空气质量要有所改善。
同时,在段话中其实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加快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这应该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所在,对落后产能要加紧淘汰,对重污染行业要限制发展,同时对一些污染企业要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这都是需要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