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电信总经理提交了《关于推动智慧城市又快又好建设的建议》,在建议中,廖仁斌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至关重要。针对智慧城市的发展,《通信产业报》(网)记者专访了廖仁斌。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电信总经理 廖仁斌
记者:随着中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带来城市管理难题,,智慧城市成为时下城市管理者化解城市难题的突破口。廖总认为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廖仁斌: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当前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领域。但是,面对这波如火如荼的建设浪潮,我们也应该看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目的不够明确,建设思路不清晰。有些城市盲目跟风,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贪大求全;有的把智慧城市仅仅定位在工程建设,没有明确主要的工作任务和实施路线。
二是标准体系缺乏,建设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当前暂无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宏观指导,国家级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等尚不完善,尤其缺少运营准入标准,存在项目一哄而上、基础参差不齐、部门各自为政、信息孤岛比较普遍的现象。很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依赖于政府投资,使得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将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尽管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已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得到初步应用,但应用面不够广、规模不够大、应用层次偏低,进展缓慢,尚未形成以应用促产业的发展态势。
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大,实施推广难度大。目前在智慧人才、智慧技术、智慧产品、智慧企业、智慧产业等方面缺少扶持政策,并且已有的一些城市信息化扶持政策较为分散,未能重点聚焦于智慧城市的建设上。同时,智慧城市在实施层面涉及多部门、多行业,目前缺乏跨部门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此外,受制于公众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瓶颈,普及难度较大。
记者:您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廖仁斌: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紧紧围绕服务民生、服务政府、服务产业发展做好顶层设计,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以服务应用为切入点,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智慧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标准体系。要结合我国城镇化实际进展情况,研究制定智慧城镇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加强统筹协调,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智慧城市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二,突出重点和特色,以民生为导向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最终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为老百姓在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因此要重点关注老百姓急需的智慧民生领域,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保、智慧警务、智慧防灾、智慧社区、智慧校园等工程,其它智慧政务、智慧企业等领域要同步推进。
第三,利用现有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建设智慧城市对光纤、3G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要求特别高,这就需要构建宽带、泛在、融合、安全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离开了信息技术和信息设施,智慧城市就是“空中楼阁”,智慧不起来。
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和投融资机制创新,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
记者:您提到资源共享非常重要,那么共享包括社会资源的共享和运营商之间的资源共享,类似于共建共享,您认为资源共享中最大的难题是什么?
廖仁斌:我认为这个共享主要是社会资源的共享,与其他行业共同推进,至于三大运营商之间的共建共享目前已经做得不错,能达到36%的共享率。未来随着LTE、IPTV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光纤技术的发展,需要共享的地方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