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
提示
看不见“人”的城市,就看不见城市的价值。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说: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
这两天,美国城市底特律的房价成了国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在这个曾经的世界汽车工业之都,一些房价低得让人叹为观止,甚至出现有房产仅售1美元的情况。在央视的镜头里,房产投资者茉莉·麦克莫瑞斯神采飞扬,因为她用“名品店一双高档皮鞋”1100美元的价格,就可以买下两套房,还能剩下100美元。
“在北京买一平方米住宅的钱,能够在底特律闹市区买两层楼”,这样的消息,让很多网友表示“去底特律抄底的时机到了”。这种调侃中的兴奋,对饱受高房价之苦的中国民众而言,是完全能够理解的。
新华网的一项关于中国梦的调查就显示,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让房价回归理性,排名国人梦想第一位。当然,底特律的房价是不值得羡慕的,其中有房产税缠身,以及高犯罪率等因素;相反,它倒是中国正在加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需要记取的一个教训。
这个教训就是:真正的城镇化不是高楼大厦和房产大跃进,而是人的城镇化。没有人的城镇化,再华丽的建筑,都可能徒有其表,甚至一文不名。
城市的价值,在于人的汇聚,在于人力资本的合理配置。人流的数量,以及人力资本的质量,才是一座城市的真正价值,当然也从根本上决定着房产的价格。
众所周知,底特律的崛起,源于它曾是美国汽车工业中心,汽车产业支撑起这座“美国的巴黎”。但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底特律遭遇重创,令其房地产市场崩溃。
表面上看,在全球化的产业结构调整中,是单一的产业害了底特律,但这其中,“人”才是最致命的因素。从人的数量来说,底特律曾经拥有180万人口,如今却只剩下了70万人。从人力资本的层面看,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曾在其《城市的胜利》中分析道:底特律只有11%的成年人拥有大学文凭,大量的工厂雇佣着成千上万技能水平较低的工人。曾几何时,底特律以为“通过住宅项目、高档写字楼或梦幻般的高科技运输系统”,就可以再续辉煌,结果却走向恶化。
看不见“人”的城市,就看不见城市的价值。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说: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不能人为“造城”。这意味着,要让更多的人能够进入城市,并获得人力资本的提升,在足够的产业支撑基础上,他们有能力在城市生活,创造财富。这也正是爱德华·格莱泽所强调的:永远不要忘记,真正的城市是由居民而非由混凝土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