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做低碳生态城市?和一个不做生态的城市竞争,它的优势在哪里?”
4月2日,在第九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低碳社区与绿色建筑——生态城市语境下的绿色建筑、绿色园区及产业发展”论坛上,来自零碳中心总裁、世博会零碳馆馆长陈硕的提问,引发了与会嘉宾和企业代表的讨论。
“低碳生态城市”的提出已有3年多时间,2009年以来,我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广受国际目光的关注。
然而,这是否只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签”?还是真正意识到资源和环境巨大压力后而产生的发展动力?
或许,更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
城市是追求幸福生活的载体
“你把时间消耗在拥堵的道路上,为此你要牺牲休息的时间、陪伴家人的时间、提升自身能力的时间;在繁忙的工作当中,丧失了享受生活、体验生命的权利。”
中国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叶青对于生态城市的竞争力似乎有许多话要说。
业内衡量生态城市的指标可以有很多,但叶青认为,最终要有百姓心目中可以感受的指标,而这最主要的就是城市能够让人们的生命更高效。“城市有好的产业,能够与自然共生、与文化共生,使15分钟生活圈、40分钟新鲜蔬菜入口真正成为新的生态生活方式。那么,生态城市就是有竞争力的。”叶青说。
事实上,去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从26个城市里评选出8个项目,成为全国首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并给予每个项目5000万元的财政补贴。
据了解,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新区已按绿色、生态、低碳理念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建筑、市政、能源等专项规划,并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二是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一星级及以上的评价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达到30%以上,两年内绿色建筑开工建设规模不少于200万平方米。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表示,8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有统一的评估体系,未来将分年限评估:2020年、2030年分别达到怎样的标准,目前正在编制中。
“低碳生态城市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为本,多样循环,回到人的感受应该就是美丽幸福。我们的中国梦应该是一个美丽的中国、美丽的城市、美丽的乡村和美丽的人民。”李迅说。
城市如果病了,是因为人病了
“享受自然而明亮的阳光、清爽而富有营养的空气也成了奢侈,实际上这是最基本的人权,可我们今天正在生活的城市中牺牲我们的健康,当你发现的时候,你只有体检报告,谁对你负责?”叶青的提问令在场的人振聋发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被问到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时,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市长许勤曾坦言,深圳将用市场化和法制化的手段,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不禁让身为从业者的深圳人叶青感到非常欣慰,并在本次论坛反复提及。
的确,在谈到未来中国生态城发展态势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学术部博士、副研究员李海龙表示,目前生态城开发尚存在管理和保障机制相对滞后的问题,需要社会、经济、环境各方面因素的全面推进。
与会嘉宾对此深表赞同。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陈鲁青在介绍长沙市绿色轨道交通时表示,长沙市将于今年5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轨道交通法规,保障市民绿色出行。李迅同样表示,生态规划的法定实施手段要落到具体行动中,并更加深入的实施操作,如微风通道、绿地、可再生能源、自行车停车位等。目前北京市已经开始行动,希望各地共同进行探索、深入研究。
“今后的城市竞争是生态和法制的竞争,现在到了我们每个人为自己负责的时候。至少从业者不要成为帮凶,至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我们去推动,为中国梦的实现交出自己的答卷。”叶青的慷慨陈词为自己的提问做了有力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