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土地供应计划高调亮相——计划供地量1.5倍于过去5年平均年供应量,但光鲜的数字却难掩住房供地逐年减少的实情。
在“新国五条”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的大背景下,4月16日,国土资源部(以下简称“国土部”)公布了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今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为15.08万公顷,是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9.77万公顷)的1.5倍。
这看似增加的数据背后,却是供应计划量的逐年减少。据悉,2011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为21.8万公顷,2012年为17.26万公顷,已经出现了连续几年的供地量减少。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表示,计划供应量不等于实际成交,近几年来的情况是,年年完不成供地计划。此外,今年一季度开发商拿地量仍同比下跌22%,这样下去,全年的供应计划铁定完不成。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则认为,这只能看做是“文字和数字的游戏”,实际意义并不大。另外,他建议,供地计划应在年初时发布,这样可以跟房企的拿地策略衔接。
“1.5倍”的背后含义
国土部表示,据各地上报汇总,2013年全国住房用地计划供应为15.08万公顷,是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9.77万公顷)的1.5倍,其中“三类住房”用地计划占住房用地计划总量的79.4%,符合调控政策要求。
对于数据当中的1.5倍,香港泰景集团副总裁姚宁认为,“全国供地数量提高是好事,中央开始用增加供应的方法来缓解供需矛盾,进一步达到平抑房价的目的,开始改堵为疏了。”
中原集团研究中心总监刘渊则认为,“1.5倍的住房用地计划供应量很难起到调节市场预期的作用。因为并不是说增加土地供应,就代表增加商品房供应。如果没有一个土地出让后的管理,那就不会有多少影响。”
“如果从数据层面来看,那的确是有一定意义,但要说供地结构,从目前数据来看,若不能满足中小户型用地需求的话,那应该是偏虚的。”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市场委员会副秘书长、 陈啸天认为,目前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并不在于有多少政策,而在于能否从上至下地全面落实,这才是关键。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地价所所长赵松表示,受“增加供应,稳定预期”政策的影响,今年年初各城市克服季节性影响,积极主动推地,供应量明显高于去年同期。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105个主要监测城市土地供应面积达到近年同期的高值,虽然环比仍呈季节性回落,但同比增加8.98%。其中房地产开发用地同比增幅超过40%,达到2010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新高,同时,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占比提高,对于继续保证未来住宅市场供应、稳定市场预期具有积极作用。
机构研究员严跃进认为,今年的全国供地计划体现出“有保有压”的供地政策与思路。从“三类住房”用地计划来看,保障性住房、中小套型住房将明显受到利好政策的倾斜。而非以上类别的普通商品住房,土地来源与份额将相对弱化。这体现出楼市调控在土地供应上将以区别化的思路做好新的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