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当献血车开进公司场院时,邱宝新一定会挽起袖管参与献血。两年前,邱宝新加入公司的义务消防服务队,义务教别人用救火器材,给同事讲逃生知识。
这些社会服务为他获得了40分的附加分。
去年12月10日,邱宝新正式落户中山。
据了解,每年,中山还会对政策作出调整,利用增加各加分项的基础分等手段降低入户门槛。去年,共审核给予2540人获得积分入户资格。
■ 问答
【对话专家】 陆杰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提到城镇化,许多人都会想到户口问题,户籍改革的难点在哪儿?
陆杰华:现在难点在于大中城市、省会城市和单列市。从这些年的进展看,我国上万小城镇已经放开户籍问题,但这些地方的人口只有总量的20%,其余的80%集中于大中城市、省会城市等地。
这些地方户籍制度改革为何难?因为户籍与一系列的待遇有关,比如社会保障、上学、医疗等。这些就涉及地方政府财政体制改革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靠顶层设计。中央层面要下决心,给各地政府一个压力,具体设定出比如5年内解决哪些,10年内解决哪些。
有些村里很多人其实并不愿意放弃承包地和宅基地来换城镇户口,为什么?
陆杰华:这就涉及跨区域土地流转的问题,还是需要中央层面出台政策。比如一个人老家在四川,来到北京工作,土地流转问题,就不是北京或者四川两个地方可以解决的,需要制度设计。我觉得土地制度可以进行相应的改革,允许土地进入市场,这样一方面让农民获得相应的财产收入;同时,如果能够全国统筹,比如某个城市解决一个人的户籍问题,其土地的收益是否可以拿一些来补偿这个城市?
相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落户更为困难,为什么?
陆杰华:总的来说,大城市的门槛可能会比中小城市高一些,因为解决农民工户籍,确实有一个成本问题。而现在大城市又面临着交通拥堵、污染严重等问题。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中央层面出台政策,从上到下进行制度设计。当然,各个城市落户条件不可能一刀切,可以根据具体条件,制定相应的落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