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镇化,把农民工逐步转为城市市民,需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李克强在2012年12月19日主持召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工作座谈会时讲话
■ 漫想
中国实行很严格的户籍制度,过去靠户口户籍限制人口流动,限制了人们居住的自由,现在是靠房价限制,农民工只能在北京租房住。
我觉得未来户籍制度肯定会取消,农民向城市流动,接受平等的教育,很多人可以从事自由职业,比如说自由撰稿人、自由医生、画家等,城乡差别会慢慢缩小。如果取消了户籍制度,卫星城相对更适合农村城镇化人口的居住。
——著名作家叶永烈(著有《小灵通漫游未来》)
■ 样本
中山:流动人口积分落户
2012年12月10日,邱宝新手里拿着中山市居民户口簿,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打那天起,在广东中山打拼了13年的山东枣庄人邱宝新,正式成为了中山市居民。
2010年6月,广东全省推行“积分入户制”,中山市落实对流动人口、农民工积分入户、入学管理办法,外来工每年通过学历、社保、房产、投资、社会服务等加分项目进行积分,每年竞争一定名额,落户中山。
3年,邱宝新积了189.5分,终于以超过分数线59.5分的成绩,成为新中山人。“有点范进中举的感觉。”
为儿入学申请积分入户
1999年,在老乡的介绍下,邱宝新来到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一家台资企业打工。
2004年,邱宝新借钱在火炬区买了房。那一年,儿子出生。
“有房,夫妻双薪,小孩送私立幼儿园,生活还算不错。”那时,户口在邱宝新眼里并不重要,直到面临孩子上学。邱宝新说,他同事的两个孩子,由于没有中山户口,只能上私立学校,“每个孩子一年一万。”
幸运的是,2010年,中山实行积分入学、入户制度,他决定申请。
高中学历,有房,社保、纳税10年……2010年,这些硬杠子给邱宝新积了67分,超过50分“入学”的分数线,但“入户”的线是103,“差近40分。”
参加志愿服务努力加分
虽然第一年入户申请失败,但儿子通过他的基础分积分顺利入学,这给了邱宝新很大的动力。
他先是委托父母帮忙,回老家开计划生育的相关证明,“有了这些证明,可以加2分。”
他陪着妻子到医院进行节育检查,“每年参加4次可以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