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李迅认为,城市的存在依托于安全和效率两个因素。如果城市的发展按照老的模式来走的话,城市也会出现安全问题,比如去年北京7.21的大水,也会出现低效率拥堵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后讲话的时候,专门谈到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他提到了一个词叫兴利除弊,就是说城镇化是一把双刃剑,尽管是客观规律,但是有利有弊。”李迅指出。
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研究会秘书长林华在论坛上则指出,城镇化的最终目标是消灭二元结构,是围绕着广大的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工作模式、进入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工业,进而进入现代化的城市保障。这里面就有很多的问题,如,新的产业怎样打造、新的产业园区怎么定位?
“每个地区发达城市和欠发达城市不同,农村脱离土地以后要寻找新的产业模式,在新的产业模式形成集群时才能有新的城镇,而不是人为造一个城市它就起来了。”林华认为,这个过程中应该做到三个集中:一是,土地规模化集中;二是,人口向城市集中;三是,产业向园区集中。要把好的产业打造出来,将脱离土地的农民变成新型的产业化工人,这样新型城镇化的进程才可能按照我们的思路往前走。
如何填补资金缺口?
城镇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此前有媒体称,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国土资源部、住建部在内十多个部位在内的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在上半年推出,规划中提及“城镇化将在未来十年拉动40万亿投资”,涉及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市、1万多个城镇,以及4亿新增城镇人口。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包括新型工业化、区域城镇化、社会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等的建设都需要巨大的资金需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未来城镇化过程中会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将继续加大。一方面原因是政府的收入弹性下降;另一方面原因是人口的储蓄率下降。
那么,城镇化的资金从哪里来?财政资金如何与社会资本有效结合,并得到有力的监管?在新型城镇化中又如何避免新的地方债问题?
张承惠建议:首先,在一些经营性的、尽管带有公益性质的投资领域,要进一步地放开对市场准入的管制;其次,要改革现有的投资管理的方式,从重点控制项目转为重点控制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同时,需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等。
“过去的基础设施投资,地方政府往往喜欢自己包揽,这种思维需要调整。过去全科医院、高等教育、金融等很多领域都在限制民间资本进入,今后这些领域完全可以放开,比如医疗、保健、教育、体育、金融等领域,城市供水、供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完全可以吸引民间资本来投入。”张承惠说。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提出:“钱从哪来,主要靠民间资本、民营企业。”“现在一个城市每平方公里是1万人左右,一平方公里的拆、建、修至少30亿,一年如果要转移1200万农民进程要话3.6万亿-4万亿。”保育钧指出,城镇化的投资主体是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政府要有胆量和气度把它们组织起来,城镇化和城镇一体化一定要真正放开。
相关人士认为,“现在我们并不是没有足够的民间资本,而是国家如何通过全面的改革将资金引导到更科学、更良好的运作单位去。”
对于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来源,保育钧建议:一是,引进民间资本,让民营企业进城,采取BT和BOT的方式。二是,在农村培养新型民营企业,将城镇化与新农村配合起来。三是,为农村土地确权、办证,将农村死的资产盘活,让农民有选择的权利:既可以种地、有劳动收入,也可以有资产收入。四是,放开民间资本,让它进入城市的各个渠道,比如说垃圾问题、比如说农社结合问题。
然而,民营企业参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仍面对很多政策上的障碍。因此,解决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问题,首先要面对机制放开的问题。政府应当通过机制的设计,让民间资本自由的、有序的进入到基础设施建筑领域。不要低估民间资本的力量,一旦放开,其能量不会小于国有资本和进入国内的外资。
中南建设(000961,股吧)常务副总经理陈小平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民间资本完全有力量做这个事情。”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作为民营企业的中南控股依然面临着种种困难。“比如说,我们作为房产企业,倾向于一二级联动的模式。但是现在很多地方是禁止一级和二级联动的,包括有些地方作为基础设施开发禁止分成,或者分成比例有所限制。正是由于我们有太多多条条框框和障碍,最后导致政府承担了很多它不应该承担、实际上也无力承担的东西。”
陈小平建议,城镇化一定是“该属于政府的归政府,该属于市场的归市场,该属于企业承担的就由企业来承担”。只要有一个机制来引导,民营资本就会自发的形成机制,它自己有序的进入这个领域。“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设置了很多障碍不让民营企业来,或者有很多歧视性的条款,约束了他们进入这些领域。”
城镇化应该是衡量指标,而不是目标,如果政府把城镇化作为目标可能会走偏。华人文化产业基金首席投资官李怀宇提出,城镇化首先是要全面改革,其次是政府要建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目标,不把城镇化做目标;第三就是发挥个体的积极性,让投资基金等专业机构可以为整个的建设发展贡献一些力量。
“我们要把民营资本放出来,但也要面对这背后的问题。”李怀宇介绍,这些问题包括:第一,尽管现在老百姓有钱,但是民营资本还不足够,还需要联合包括银行、信托、债券在内的金融体系来支持。这是一个有待全面改革的问题。第二,金融体系现在面临着一个问题被国有企业占用的资源太多,国企、民企在贷款利息等方面境遇两然。第三,大量的民间资本不知道投向哪里,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发展亦与之有关。而此外,将民间资本聚集到一起会是很大的数字,但又同时带来了监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