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美国与中国:高地耗模式下的城市演绎

时间:2013-06-2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1989年,倍根访问北京,对那时尚大量留存的老北京城市空间赞不绝口。“50年后石油消耗完了,北京还能运转,而美国的城市则不能。”他说,“四合院是把开放空间做在里面,美国是把开放空间做在外面,北京的方式很好。”

在倍根看来,紧凑、宜于步行、公共交通与高密度人口相匹配的老北京,在运行上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能源,因而是良性的城市形态。而美国的城市太松散了,公共交通搞不起来,过度依赖小汽车,这非常脆弱。

回到美国,倍根准备召开一次学术会议,讨论50年之后的城市形态。他邀请北京市有关方面与会,建议最好拍一段录像正面介绍北京的经验,却未能如愿。那时,北京规划部门的人士并不能理解倍根的意思,大家一直觉得密度高不是一件好事,一直强调要疏散城市的功能,拍一段录像也让他们感到费事,所以,没有派人参加倍根的会议。

这则故事所代表的观念上的冲突,为今天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写下注脚。正是在那时,中国快速城镇化的大幕因1988年宪法修正案提出“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而被拉开。至2010年,中国的城市数量达到657个,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125个。可这些城市皆以美国的“汽车城市”为蓝本,致力于拆除紧凑的老街区,以摊大饼方式向外扩张。

在中美高地耗城市发展模式的背后,是1933年《雅典宪章》的逻辑。

1910年代,福特公司以流水线生产T型汽车,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传统城市如何与之适应便成问题。1933年8月,由现代主义建筑先驱、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主导的“现代建筑国际会议”拟定《雅典宪章》,提出:“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新的街道系统,以应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这个新的街道系统,概而言之,就是“大马路+大街坊”。

《雅典宪章》称:“各种街道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分成交通要道、住宅区街道、商业区街道、工业区街道等等”,“行车速率亦为道路分类的因素,以决定为快行车辆行驶之用或为慢行车辆之用”,“住宅区应该计划成安全舒适方便宁静的邻里单位”。

所谓“邻里单位”,就是今日流行于中国内地的门禁式住宅小区之“祖”,它以小学校为中心,以其服务半径确定街坊的大小,成功地将传统城市的小街坊扩为大街坊,将“窄而密”的街道变为“宽而稀”的马路。在后一种路网中,临街商业消失了,逛街的乐趣消失了,人们变得不愿走路,车进车出的大型购物中心便应运而生。

1949年,美国国会颁布住房法,由联邦政府资助的城市更新得以在全国实施,意在将宽大的高速公路延伸到城市中心,以规模巨大的步行广场以及高耸、闪亮的玻璃大楼代替人们熟悉的、亲切的邻里街区,这正是《雅典宪章》展示的蓝图。

美国大部分城市更新项目经历了一个痛苦的过程。从一开始,就有许多被拆迁者、历史保护主义者提出反对意见,还有一些人反对公共资金对自由市场进行干预。面对激烈的社会矛盾,1973年,尼克松政府中止了城市更新计划。此后,建筑与规划学界对《雅典宪章》所代表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反思。

1977年,国际建筑协会《马丘比丘宪章》写下如此判词:“《雅典宪章》设想,城市规划的目的是综合四项基本的社会功能——居住、工作、游息和交通,而规划就是为了解决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这就引出了把城市划分为各种分区或几个组成部分的做法,于是为了追求分区清楚却牺牲了城市的有机构成。这一错误的后果在许多新城市中都可看到。”

《马丘比丘宪章》进一步指出:“这些新城市没有考虑到城市居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果是城市生活患了贫血症。在那些城市里建筑物成了孤立的单元,否认了人类的活动要求流动的、连续的空间这一事实”,“《雅典宪章》很显然把交通看成为城市的基本功能之一,而且含蓄地认为交通首先决定于作为个人运输工具的汽车。44年来的经验证明,道路分类、增加车行道和设计各种交叉口方案等方面根本不存在最理想的解决方法。所以,将来城区交通的政策显然应当是使私人汽车从属于公共运输系统的发展”。

此后,西方国家不断探索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规划模式。大家发现,公共交通最能适应传统城市的高密度路网,并能刺激复合型街区的发育,使城市更加紧凑、第三产业空间倍增、能源消耗大大降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规划界1996年出台了主张向老城市学习的《新都市主义宪章》,2002年出台了《明智增长的政策指南》,将发展公共交通、建设紧凑型城市、规划宜于步行的环境、鼓励混合使用等作为城市规划的原则。

被遗忘的《马丘比丘宪章》

1979年,中国城市规划学者陈占祥将《马丘比丘宪章》全文译出,发表在《城市规划研究》杂志上,并配以评论:“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雅典宪章》存在着不少理论上的根本缺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西方曾出现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建筑,如美国圣路易的依格罗、英国伦敦的罗汉姆以及早期的新城建设等等。在实践中,人们对这些早期的理论观点开始怀疑,到60年代,基本上放弃了这种设计思想。”

1950年与陈占祥共同起草首都规划之“梁陈方案”,即《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是《雅典宪章》的提倡者。1951年,梁思成和他的妻子、另一位建筑学家林徽因为《雅典宪章》的中译本作序,认为这个大纲可被誉为一个技术“良方”,它针对了在中世纪的城市里,因为资本主义的盲目发展,加上社会化的生产方式和工业生产以后的生活和现代交通工具,而造成的紊乱的城市体形。

彼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尚不能预见在城市里过度满足小汽车的需要而导致的后果。1963年10月,梁思成以中国建筑师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访问巴西,参观了刚刚建成的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后者遵循的正是《雅典宪章》的规划原则,却让梁思成深感不适。

“Brasilia(巴西利亚)的初步印象是荒凉半毛之地。”梁思成在日记中写道,“红土,无大树,许多大楼,尤其是PalaceHotel(皇宫酒店),更孤单。道路宽广,高级路面,全是立体交叉,建筑单调。诗曰:飞临巴西里,‘皇后’在湖边。狂风平地起,四顾无人烟。东道杳如鬼,游客更非仙。参观既无路,睡觉各争先”,“在Brasilia的总印象是:建筑师的游戏,不顾经济,标新立异,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之尤。如此下去,通货膨胀将无止境”。

刊登在1979年《城市规划研究》杂志上的《马丘比丘宪章》译文,代表了中国学者对《雅典宪章》的继续反思,却未对改革开放之后迅速成长的中国城市空间形态产生正面影响。

原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和《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延续的仍是《雅典宪章》的逻辑。《道路规范》开宗明义地写道:“城市道路网规划应适应城市用地扩展,并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它并未指明“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主体应该是小汽车还是公共交通,其结果,正如《马丘比丘宪章》对《雅典宪章》的批评——“含蓄地认为交通首先决定于作为个人运输工具的汽车”。于是,中国的城市有了两个由小汽车主导的郊区化:一个是“适应城市用地扩展”的外部郊区化,一个是“有利于向机动化和快速交通的方向发展”的内部郊区化,上海浦东的陆家嘴便是后一类型的代表。

“在浦东,没有任何是为了人的,除非他们有车。”苏解放发表评论,“陆家嘴本应该致力于创造一个24小时不间歇的商业区,配有地下停车场,并与换乘公交一体化。然而,我们看到的非但不是一个由居住区、零售中心和游客服务设施构成的混合地带,而是孤立的办公塔楼、不知会把人引向何方的大而不当的人行道,和主宰一切的机动车。陆家嘴这种糟糕的模式不但对整个浦东,甚至对中国的其他城市都造成了影响。上海曾有机会从全世界城市的错误中吸取经验来创造陆家嘴和浦东,可他们没有做到。”

认识到此种模式对资源与机会的巨大浪费,2010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历时两年建成“小陆家嘴二层步行连廊”,试图以“空中走廊”的方式将那一带被汽车拉散的写字楼联系起来。可是,要让人愿意在连廊上走路,就必须高密度地安排可逛之处。于是,与架空步行系统融为一体的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的服务设施“东方浮庭”被插建于地铁站的上盖。这也暗示了在陆家嘴——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地段——还存在相当可观的土地盘活空间。

陆家嘴对存量土地“挖潜”的尝试,将在多大程度上抵消它对中国其他城市示范的高地耗模式?形势并不明朗。目前,中国的市长们仍在《雅典宪章》的逻辑里忙碌,他们辛辛苦苦地从中央政府那里争来建设用地指标,去征收农民的土地,然后,又“大大方方”地将它们低效率地“挥霍”掉。

中国用来养活人类1/5人口的耕地尚存18.2亿亩,不及全球耕地面积的9%。中国低密度蔓延的城市,已逼近18亿亩耕地保护的红线。“中国人民生活的根本问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因素决定了中国的城镇化不能还在高地耗的车轮上横冲直撞。□

 
上一页 页码:[<< 1 2 ] 下一页 共2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美国与中国:高地耗模式下的城市演绎 的资料
· 山东将建"一张图"信息平台 卫星实时监测城市规划 [2016-06-16]
· 打破“村村点火” 推动城市规划高度集约 [2016-06-16]
· 李群:高标准、精细化搞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016-06-13]
· 2015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6-05-31]
· 徐振强:智慧城市生命力在于与城市规划、生态文明协同创新 [2016-05-30]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