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推动城镇化 规划执行与历史问题解决并重

时间:2013-07-1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按照城市集群来统筹考虑,将北京带动周边京津冀内大、中、小城市共同发展,借助城市间的经济往来、民间互动和人口迁移等,实现不同的功能配备。

以北京为例,未来北京居民不必选择市中心乃至市区居住,诸如周边车程仅1小时的河北廊坊、涿州等中小城市将成为良好的选择之一。但目前,尽管涿州等城市已经具备一定发展实力并很有成为北京“后花园”的主动性,但北京等大城市对集群发展暂时缺乏深度思考,也缺乏与其他中小城市联动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在全国规划出一定数量的类似日本东京的城市集群,摒弃割裂、孤立发展单个城市的城镇化思路,要有打破行政区域的胆魄,采取整体规划经济、社会的互动互补措施,才能不仅让小城市五脏俱全,更让城市集群真正产生较大的辐射力。

《财经国家周刊》:城市集群发展的统筹可能跨省、跨界,且可能存在集群中其他城市因地价和劳动力成本等优势,将中心城市的工商业企业转移等现象,整体上应该如何统筹?

胡存智:必须从中央政府层面进行总体考虑和设计,这项工作的难度将高于对现行经济发展的调控,因为其涉及到地区、省、市和中央各部门的利益协调。

事实证明,如今廊坊已经对北京的工商业企业产生了分流作用,大量企业尽管为方便客户签约而拥有位于北京的商场门店,但其公司总部、生产装配车间等核心要素都已经整体搬迁至廊坊,市场发展已经促发了产业分工的产生。

决策层应该关注的,便是类似的社会经济互动及其规律,对中小城市的功能进行设计,使其融入到整个城市集群中,使其能很好地成为吸纳人口及生活的地方。加之市内交通、城际快运的辅助配套来构建互动式、关联式的发展机制,城市集群可能对中国经济发挥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

目前而言,其细节规划还未成行,需要中央有关部门的后续深入。

《财经国家周刊》:从中国的发展现状看,沿海地区承载了过重的人口、产量等功能,土地制度应如何引导部分产业与人口向中西部迁移?在全国区域性发展方面,应如何调整全国布局来配合实施土地政策?

胡存智:首先,必须有整体统筹的良好规划,无论中西部或东部地区都应做出相应思考。

尽管东部地区存在个别城市集群的雏形,但完全由市场主导的形成过程中,城市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互动、互补还远远不够,基本处于各自为营的发展状态。因此,在国家资源粗放开发和利用的背景下,东部城市所承载的经济社会密度并不足,其城市集群的整体运行质量还尚待提升。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城市集群发展基础较好,海峡西岸经济区、皖江城市带以及中原经济区、长株潭城市群等也具备一定发展潜力,且其城市集群一旦形成,对中西部的影响和带动作用将非常可观。只有在城镇化进程中将上述地区作为整体考虑,分析清楚其相互之间的社会经济联系来统筹安排,才能形成巨大活力。

此外,对于边境地区这类既急需发展、又同时担任睦邻友好重任的特殊地区,也须展现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活力,带动相邻周边的一些区域共同发展,将其原有的边界意义扩展为全球一体化中重要的合作区域。

边境地区城市集群,关乎邻国城市的发展与两国国防安全,越繁荣就越和平安定。值得一提的是,接下去的城镇化进程如果不将边境城市纳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实现其功能互补和作用提升,仅以无头绪、无目标的土地政策跟进,则将治标不治本。

流量替换增量

在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层面,目前为止还主要遵照国务院2010年出台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进行实施。

规划详细规定了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和重点开发区域,将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纳为优化开发区域,而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长江中游等地区因其特有的资源禀赋条件,则被列为了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

在新型城镇化的全新要求之下,原有规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非积极因素将如何避免,一时成为了国土资源部的新课题。

《财经国家周刊》: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我国目前最主要的区域规划,从政策出台至今仍存在一定实施障碍。部分地区表示政策出台两年来,诸如土地、信贷政策的配套挂钩尚有差距,尤其限制开发或禁止开发地区的管控存在一定问题,地方政府积极性有限。在接下去的城镇化进程中,您将如何看待这些配套措施的规划和实施?

胡存智:国家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来进行区域性开发,战略非常正确,既重点突出又方向明确,将作为我国在国土开发中的一个重要依据和战略部署长期存在。

例如,北京的资源禀赋相对较差,因而适用于优化开发而非重点开发。而如果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等都被无序开发,则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受严重影响。因而,按照主体功能区来开发资源,是全民族、全社会对国土开发认识的提高及理念的提升。

但是,由于该战略提出时间有限,目前还未出台具体规划和产业目录等细节。总体上看,在优化开发地区,必须减少或防止开发强度的进一步提升,土地政策则必须相应压缩建筑用地规模的扩大,尤其在禁止开发地区更须减少建设用地,以配套整体战略。

十八大提出,政府应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从更宽的视野和角度来实施土地政策,因而产业目录的编制也被多部门提上议程,正在研究确认之中。

关键在于如何统筹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即便是优化开发区,也必须负有较大的环保任务。而所谓环保,不仅是自然生态的保护,也包括诸如城市绿化带、交通人文等人居生态系统的保护。而北京地区数月来遭遇的PM2.5等雾霾污染,便是人居生态急需保护的典型案例。

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制定国土开发规划,已经提出了优化开发区需要政府和国民有针对性、有主体性的重点保护,尤其对人居环境的重视已提到了新的层面。这即是说,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正在成为城镇化实施的规划重点。

《财经国家周刊》:无论国土规划抑或空间布局,问题最多的不在规划层面而在于政策落实层面。对优化开发区的针对性保护,相关部门能否出台更为严格的规范性措施?

胡存智:政策执行起来非常复杂。

设立优化开发区的真正意图,并非简单粗暴地禁止土地开发,而是需要在城市区域内进行环境整治、灵活调整和重新布局,需要将建设用地变成流量而非增量。

通常而言,政府对符合条件、有土地需求的机构给予土地,被称为增量。而流量控制,则要求有增量的同时必须存在减量,增减挂钩地同步等量替换,让土地存量始终保持一定。实施下来,既能够增加环境宜居度,又能加强经济活动的运转从而创造价值。

具体说来,城区中的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拆违等就是流量管控的做法之一。一方面以新开发区来减少市区脏乱差的现状,一方面将原有土地用于建造公共绿地、社区公园或农田复垦,将土地作为经济发展的利用工具来解决土地城镇化的难题。

以此来缓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优化城市布局,是眼下国土资源部正在大力落实的重点政策。

《财经国家周刊》:国土资源部将生态保护、人居环境保护主题加入最新的国土资源开发规划,具体我们将侧重于哪些领域?

胡存智:首先,保护的概念并非对资源丝毫不动,而是分类分条件、有主题有针对性的保护。

具体说来,规划中包括了自然生态、人居生态、环境质量、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这五类。其中,水资源作为我国相对最紧缺的资源,成为我们当前最重要的保护主体之一。

为此,国土资源部与水利部、环保部长期合作,对地方政府下达指标体系并加以管控,对优化开发区和重点开发区施以不同策略,并针对各级城市实施差别化政策。在耕地保护方面,林业局等部门也将指标汇总融合,将分散于多个部门的管理力量集合起来,统筹发展。

 
上一页 页码:[<< 1 2 3 >>] 下一页 共3页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推动城镇化 规划执行与历史问题解决并重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