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档
 您的位置:首页 >>新闻 >>城市规划 >>
 
山东省青州市:一个农业大镇的城镇化探索

时间:2013-09-10  来源:中华建筑报  作者:

 
李铁:被误读的城镇化 2013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2013年4月29-5月5日 张家界城镇体系规划
难题与对策: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长沙天心城市设计
 
分享到: 更多

山东省青州市北部的何官镇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大镇。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比重较大,工业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财政收入仅为900余万元。今年2月份,何官镇启动城镇化探索,这是一份正在完成中的答卷,一份展现一个传统农业大镇与现代城镇化如何科学对接的答卷。一个农业大镇,如何实现城镇化?怎样留住农民?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能不能适应?

王新杰

9月2日,记者在山东省青州市何官镇江家村的文化休闲广场看到,5亩鱼塘已挖好,16亩的藕池已经建成,绿化树木和景观带已初具规模。何官镇党委书记曹建国说,这个广场由2012年7月开始建设,镇上先后投入450万元,现在投入使用,建成后不仅成为江家村村民的休闲地带,也将成为全镇的休闲文化娱乐中心。至此,离镇政府驻地仅2公里的江家村作为休闲文化版块,划为了镇区的一部分。

一个镇划分七个“微型城市”

“我们从人口聚集度、产业支撑、地理位置、基础设施配套等情况考虑,将整个镇划分成为七个社区。”曹建国说:“每个社区中各个行政村的功能各不相同,从而有机结合,将社区变成一个微型城市。”

以镇政府驻地的何官社区为例,江家村打造文化休闲版块,何官村承载行政办公、卫生教育、商贸服务功能,李马村、张高村建设工业园作为产业支撑,逐步吸引周围十几个村庄居民向镇区转移。

除何官社区外,该镇还以有机农业为支撑,划出南小王社区,以中德土地合作为基础,打造南张楼社区,以发展现代规模种植农业为主,打造里双社区等七个社区,辐射全镇74个行政村,将一个镇划为七个“五脏俱全”的微型城市,城镇化已见雏形。

产业让农民扎住根

曹建国说,想让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让他们在这里安下心,扎住根。

南小王社区的核心村是南小王村,这个只有309口人的小村庄近几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沿街房窗明几净,两栋5层居民楼拔地而起,新硬化的道路平坦,刚安装的路灯明亮……村支部书记孙国贞说,这都归功于成立了土地合作社和发展有机农业。

2008年9月,村里成立了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把流转过来的分散土地进行整理,集中种植无公害蔬菜和有机蔬菜。截至目前,南小王村已经先后流转了附近4个村的近1000亩土地,现代农业发展得有声有色。把土地集中起来让有实力、有头脑、有路子的能人经营,也让一部分农民在这里扎住了根,变身成为产业工人。今年61岁的王贵香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将家里的6亩土地全部流转,自己则到附近的育苗厂打工,每月可以拿到1500元工资。

合作社不仅让农民变成了工人,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12年,南小王土地合作社收入达到2100万元。利用合作社收益,南小王村规划建设了4栋居民楼,硬化了道路,建起村民休闲中心,栽植了绿化苗木,整修了水电,附近6、7个村庄的村民纷纷打听着到集中居住区买房居住。

作为南张楼社区的核心村,南张楼村,这个烙着“中德合作”印记的村庄,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这个4000多口人的大村庄已经建起了一个工业园,园区内有90多家企业,大多数是机械加工企业,能容纳2000多劳动力就业,辐射附近十几个村庄。“我们这里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出去打工,因为家门口就能解决就业。”南张楼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副厂长袁增海说:“我们厂有70多个职工,95%以上是附近几个村的人,除去五险,每人每天还能挣130元,这么好的条件,谁愿意出去。”

生活方式转变的喜与盼

行驶在南张楼村的东环村路上,路右边3栋湛蓝的5层小楼特别引人瞩目,据南张楼村团支部书记袁崇永介绍,这3栋楼叫南张楼新区,自2010年开始建设,2012年下半年完工。现在所有的房子都已卖完,入住率80%。盖楼时,附近好几个村的村民都争相购买。

袁崇永说,自打新区开始建设,村民就眼巴巴地望着这片新楼,都想搬进去住,3年时间,没有一户翻建新房。他给我们算了一笔经济账,在农村,连工带料,盖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带院平房,需要花费16万元左右,而在南张新区买楼,140平方米带简装修才19万元,还送车库,打扫一下卫生就能搬进去住。而且现在村民富裕了,买车的越来越多,老房子原来的巷子太窄,连车都停不进去,只能停到大街上。

买房的村民都要和村里签订协议,原来的房子先保留起来,以后村里如果拆迁,就按当时的拆迁价格补偿。

据了解,南张楼新区采用地源热泵供暖,每平方米只收取12元供暖费,比城里的便宜一半还多,而且温度能达到18度左右。

见到家住南张楼新区2号楼的袁恩义时,他刚送完孙子上学回家,知道来意后,急忙让着我们到沙发前坐下。谈起住楼房的感受,袁恩义说不出的受用:“住楼房就是干净卫生方便,而且花钱还少,农村不用交物业管理费,每个月我只需要交纳100元钱的电费,冬天供暖140多平方米的房子才花1700元。在家烧炭还得烧两吨多,煤炭大概花费3000多元。现在家里安上了热水器,连儿女都跑到我家来洗澡。老家的两套房子留给两个儿子住,像我们年龄大的人,不愿意到城里去住,车多人多,也没个熟悉的朋友,在农村,到处是熟人,到哪儿都有老伙伴。”

27岁的王兴强是大高村人,家离南张楼2公里远,他在3号楼买了一套140多平方米的新房,准备作为婚房。王兴强说,从潍坊商校毕业后,就在城市工作,楼房住习惯了,现在,他干着运输的买卖,没有固定工作,在城里买房不方便,成本又高,离老人又远,在南张楼买楼房,既便宜又方便。

问及新社区的管理,袁崇永说:“我们依托市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队伍做卫生、保洁的工作,物业管理则是由原来建设小区时村里选出的新区建设工作小组代为管理。”袁重信是小组成员之一,他说,春季他们组织小组成员在楼前楼后栽种了300棵樱花树,平时为小区管理水电,收取暖费,修水管、电线,村里乡亲都很信任我们,村里一天给我们每人发40元作为工资。袁重信还说,现在农村人年龄50岁以下的,特别是20多岁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再盖平房,都愿意住楼房,直到现在,报名买房的还有200多户,只是没有房源了。

南张楼和南小王的新型社区让其他村子的人羡慕不已,很多人都盼望着自己村子也像他们一样,盖起楼房,建起社区。为什么别的村没有学他们建起楼房?曹建国一语道破:“建设城镇化社区,人口聚集、产业支撑、优秀的带头人,三要素缺一不可。”

 


打印】 【网站论坛】 【字体: 】 【发表评论】 【关闭
更多关于 山东省青州市:一个农业大镇的城镇化探索 的资料
 
热点专题

资源型城市生态化转型道

进行中的“京津冀一体化

智能交通让城市发展更美

楼房坍塌,“快餐式建筑
行业人物.
学术论文
电子图纸
工程案例
丹佛艺术博物馆住宅
The Museum Residences是由美国著名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设计的。… [详情]
软件下载
考试信息
规划论坛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指定合作网站   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  官方网站
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CSUS)  承办:沃德高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Add to Google
Copyright ©2007-2009 CITYUP.ORG.All Rights Reserved. 
通信地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附楼312室(100835)
联系信箱:cityupcityup.org  传真电话:010-88585380
服务热线:010-88585610/11/12转803  QQ:325178919  325178913
版权所有: 都市世界-城市规划与交通网
京ICP备12048982号-3   京公安网备11010802020994号
关闭欢迎关注都市世界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