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菲特”带来的这场暴雨放到二三十年前,浙江杭州的城市积水会如此深吗?“肯定不会像今天这么严重。”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胡洪志回答肯定。
杭州,多水之城。今年夏季以来,两场急暴雨令该城多处内涝。“菲特”携雨过境,杭州狼烟四起,多处严重内涝。直至“菲特”雨消云散四五日后,杭州方彻底解决了局部地区的内涝。
老城如此,新城也未能幸免。此次台风中,留下、九堡、下沙、滨江……一些崭新的城区均成为重灾区。
这座城市为何如此脆弱?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台风“菲特”视频会议上亦表示,杭州市在这次台风过后要认真研究一下城市的内涝问题。特别是像城西、下沙、滨江区这些新城要吸取教训,现在看来还得做一些再加工,做一些整改。
的确,本网记者通过多方面实地采访了解到,杭州城市内涝,除了天灾之外,还有很多人为因素所致。如城市化进程过快,排涝系统前瞻性不够,规划不能按期完成,缺少蓄水性绿地……
剖析杭州内涝重灾区:城市化下的新留下
7日,正值国庆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住在杭州留下的小宋因为大雨没有出门,而他的选择是对的。““我感觉这次跟‘罗莎’来的时候淹得差不多,7号那天雨下得最大,整整一天,最深的到大腿位置。”小宋回想起来有些心有余悸。
“从地形上来看,如果把西湖区比作一口锅,那留下街道就是锅底。”杭州留下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喆坦言,城西区块的地势相对较低,每次暴雨过后便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积水。而这一次台风,留下这个“锅底”再次盛满了“汤”。
为了解决“锅底”积水问题,自2010年,杭州斥巨资改善城西排水系统。 并在留下区域铺设了一根直径超过1米的雨水管,用以把积水引入留下河。同时,留下河边还新建了雨水排涝泵站。
但是,面对这次更大的降水,此前所做努力都未能解决问题。
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配水防汛处处长楼道明总结了这次留下被淹的两个原因。一是,菲特带来的降雨量超出杭州正常排涝标准;另一方面,下游运河水位受到杭州整个江湖流域影响,导致运河跟其它城市水位的顶突非常严重。
“运河水位高,河道水就很难排出,区域的泄洪受到一定的推迟。”在楼道明看来,除了留下,杭州其他几个受淹区原因是天灾。
不过,记者通过实地采访了解到,当地民众并不持这一观点。很多老底子杭州人回忆,以前的留下是农村,没有钢筋水泥,从来没淹的那么严重。
一位老底子留下人告诉记者,还是因为房子建多了,道路建多了,“留下现在变成城市了,水没地方流了,也就老是被淹了。”
“本来雨水都能渗入绿地农田,现在都被用来建设房子,雨水只能依靠管网、河道排出,若来一场大暴雨,超过了管网、河道的排水能力,就容易积水成灾。”一位河道专家道出了百姓心中的疑问。
对此,杭州市林业水利局副局长、总工程师胡洪志也坦承,城市内涝跟城市化进程有关。
杭州东西并建水利工程治内涝
无法回避的现状是,目前杭州城市内部的泄洪主要依靠管道和河道。而将整座城市的雨水排出去的渠道是运河。
“目前,杭州主城区有400多条大小河道,积水主要是通过地下管网排到大小城区河道,再向京杭大运河流域释放,水能不能出得去要视运河下游的水位而定。”杭州防汛抗旱指挥部主任盛忠华也认为,杭州的泄洪渠道的确很单一。
泄洪渠道的单一,是否是杭州的城市规划在当初功能设计上的“隐患”?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周玉文此前称,中国日常排水使用的排水系统存在标准低、设计方法落后、系统性差等问题。
杭州规划部门认为,目前杭州城市的排涝系统还在建设中,尚未形成系统性,对于这样的暴雨还没有抵御能力。
“排涝系统有一个建设过程,当然除了市政管网的建设外,其他各个环节都要跟上。”杭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一位副总工程师如是说。
记者就了解到,2005年,杭州建德胜快速路时规划上开挖一条承担分洪作用的九沙河,但至今未建。此次“菲特”导致的内涝区域中,德胜东路这一带积水严重。
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某种意义上,配套设施的滞后,是导致杭州内涝的“人祸”。
这次暴雨中,下沙一公园内的咖啡店全部被淹。老板徐赛君告诉记者,公园的河道的2台抽水泵已经坏了数月,一直没有修理。罪魁祸首则是公园附近一工地占用河道,暴雨时,雨水无法及时排出,最终导致其咖啡店水深达数米,从而令她损失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