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生态新城前期规划建设由湖北联投集团负责,该集团花山公司总经理助理胡黎明向记者介绍,传统城市规划往往是优先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然后零散布置一些公园绿地。这种理念往往会带来拥堵、空气质量不好等城市病。而花山生态新城则采用的是“反规划”的设计理念,优先建立生态绿地网络,用于为城市提供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然后在生态绿地之间布置道路和建设用地。
花山新城的生态规划也得到了专家们的普遍认可。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表示,花山生态新城将对中国新一轮城镇建设产生深远的示范影响。
破解二元难题
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在花山生态新城已经很难分清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的发展速度远远快于农村,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工资待遇水平,还是公共服务的完善,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这使得中国很多地方出现城乡二元结构的特殊境况。
尽管李云不太明白什么是城乡二元结构,但他对城乡之间的差异还是深有感触。
“以前,在农村,基本上没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看病只能靠个人,压力太大。”在花山新城还未兴建的2008年,因家里拿不出足够的钱,80多岁的奶奶得不到很好的治疗,最后离开了人世。这件事对李云的打击很大。
在旧城拆迁的时候,李云的心里还有些忐忑:对农民来讲,以前有田地的时候虽然过得比城里要差一些,但起码还有田地作为最低保障。现在要是没有了田地,以后靠什么生活?
早在新城规划之初,潘云鹤就提出,要特别重视“乡城统筹,对失地农民做好安置工作”。
“实际上,在建设新城之前,如何安置失地农民的生活,是规划的重中之重。”花山街道办主任齐永强只有36岁,但已在基层政府部门工作14年,对农民的情况比较了解。
没有了田地,首先要给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比如住房、养老、医疗和教育等。
66岁的李德勤是一位搬进还建小区的老人。他说,老镇拆迁,全家搬进了还建楼,政府也帮他们办理了社保,现在他和老伴每人每月可以领1000多元的保险费,基本够两人的日常开支。
现在,每天早晚,李德勤和老伴都会接送孙子上学。其余时间,他会到小区的健身场地去锻炼,一切过得跟城里没什么两样。
“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什么?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胡黎明说,花山生态新城从最初的规划到兴建,一直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现阶段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让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