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该怎么建?城镇化怎么推进?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主席团名誉主席、杭州城市学研究理事会顾问徐匡迪认为,城镇化不是人为打造的,更不是造城运动、造房子运动、划地运动。
徐匡迪说,城镇化是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这个是表象。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服务业经济为主体,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演进过程。在现代意义上讲,城镇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一种社会发展现象,城镇化率从来不是独立的经济指标、不统计的。城镇化必须要以经济为基础,以就业和产业为基础。近30年中国高速城镇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下产生的。
城镇化的快速提升,有力支撑了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们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也由此成了制造大国,中国也由此经济总量达到世界第二。5亿人口从农村进入城市,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我们去看到农村,凡是造了新房子的,都是出去打过工的,如果他死守种地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改善。
徐匡迪认为城镇化需要注意: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在人口众多的传统农业大国中推进的城镇化,13亿人口里面要从农村转移两到三个亿,所以必须以人为本、诚信统筹、四化融合,就是说不是单一的把人从农村移到城市来,而是他要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还有农业现代。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是三农问题高度敏感背景下的城镇化,要做到工业职员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城市科技、服务业帮助农业的高产优质与流通销售,使进在进城务工农民和在乡工作的农民都能够持续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的小城镇城镇化的工业化,都应该是农业的产业链延伸,就地加工他的农副产品,变成特色的农副产品,增加他的附加值。要形成以县、镇为基础,构建合理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市群格局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基本的能源,在县和镇落户,就业无须的扩张。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防止灾害、保证安全,过去20几年的城镇化,主要是在建设新区、建设开发区上面,建设CBD,建设城市名片上下功夫,地下看不见的事情做得不多,现在要赶快入手。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发展绿色推进系统,达到宜居的水平。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更要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地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创造城市文明的多样性,使各具特色的城市境象,成为美丽中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