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著名的山城,山地面积占70%以上,这些山地城镇应该怎样开发建设?怎样防灾减灾?昨日,由中国科协主办、重庆市科协等承办的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在重庆召开,近200位专家学者为山地城镇生态保育与开发、山地城镇安全与防灾减灾献计献策。
面积:重庆山地超70%
据统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含香港、澳门、台湾)中,除了江苏、天津、上海、澳门,其他地区的山地均占有相当比重,全国山地城镇居住人口达到6.08亿。其中,约有一半的地区山地面积超过70%以上,重庆就是其中之一。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介绍,山地城镇生态条件脆弱敏感,山地灾害多发和快速城镇化的现实需求相冲突是我国山地城镇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山地又承载特殊的生态平衡功能,是支撑发展不可替代的资源。
他介绍,总体来看,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类地质灾害最常见。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5年至2011年,这3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量占总数的83%-99%,主要集中在山地区域。目前,我国已发现约2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有2.8万处,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800个,这些隐患点主要位于我国的山地区域,特别是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加重了地质灾害防治的难度。
预防:山体滑坡等灾害
据介绍,重庆南北贯穿4条山脉:中梁山、铜锣山、缙云山、明月山,地貌特点呈现出地形起伏大、沟谷分布广等特点。此外,重庆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加之河流的冲刷,给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水土灾害的形成创造了天然条件。
此外,重庆虽不是位于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地震带上,但周边如四川成都等地为3级以上地震多发地区。专家认为,重庆要考虑预防周边地区地震引起的次生山地灾害,如山体滑坡、崩塌等。
建设:在于有没有特色
“山地城镇建设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有没有特色。”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邓伟说。他说,山地城镇扩展,应考虑自身空间的有限性,不能盲目扩展,要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规模适度。
对于市民常关心的高楼安全还是平房安全的问题,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所长苏经宇认为,建筑物的安全和高度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设计、建设的房子,不管高楼还是平房,安全度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