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上午,沈阳市浑南地区的天空中弥漫着浓雾,空气污浊。因为能见度较低,许多车辆只能缓缓行驶。
当天,省气象局发布霾黄色预警,预计当天沈阳、营口地区将出现雾霾天气,易形成中度空气污染;大连市及周边地区将有浓雾,能见度小于500米。
去年两会期间,本报便对雾霾现象予以关注,并在两会专版上以《让辽宁远离雾霾天》为题进行了报道。当时,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普通百姓,其中一位是沈阳清华美容院院长奉清华。
今年两会,本报记者特意再次采访了奉清华。她说,如今,PM2.5口罩已经成了她家里的生活必备品,每天家人出门,她都一定会提醒他们戴上。细心的她为了应对不同的雾霾程度,还特别备了好几种PM2.5口罩。她拿出一款专用的类似消毒面罩的口罩说,如果雾霾太重,全家出门就只能戴这个了。
本次政协会上,委员们对雾霾防治积极建言献策。省政协常委唐可心在提案中建议,按照2012年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公布PM2.5浓度为抓手,建立污染物排放清单,锁定企业和法人,问责地方政府。同时还要确定我省环境承载总量,降低化工石油能源消耗总量。他表示,全运会之前我省“蓝天工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大气环境仍然十分脆弱。我省中部城市群密度高,重化工企业密集,如遇逆温静稳天气, PM2.5值骤升,交互传输致雾霾暴发。全省应有统一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以降低化工石油能源消耗总量为目标,分阶段淘汰落后产能、消化产能过剩,开发核能源和非化工石油新能源。
谢恬委员则认为,应完善城市规划。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城市风向和空气流通的问题,在城市的入风方向和出风方向严禁修建高大建筑物,保证城市通风良好。在谢恬委员提交的提案中,还建议我省相关部门制定防治雾霾的 5至10年规划,建议省人大常委会为防治雾霾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