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要评选出2014年全国两会热议话题,城镇化无疑会被提名。人们为什么都关注城镇化?因为在中国式城镇化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中,每个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本届政府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已经明晰,可如何让城镇化水平与老百姓的幸福感成正相关,无论是顶层设计层面还是具体实施层面都是任重道远。就目前情况而言,在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城市生活与人的幸福感是背道而驰的。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在规划、“建城”和运行三个环节,应以史为镜、以现实为鉴,谨防新型城镇再染城市玻
城镇发展规划要长远。科学的城市规划应该是以发展的眼光设计城市的空间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对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中国目前大中小城市现状而言,很多“老大难”的问题都是由于前期规划的缺失造成的。比如城市交通规划,公路设计过窄,车道数量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汽车和行人的通行需求,发生了拥堵却没有拓展空间;大型立交桥设计、位置均不合理,造成严重拥堵并辐射周边,拆了重建不现实,可改善空间校再比如现有多数大中小城镇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过度集中、工业布局和发展方式不合理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都是前期规划不合理的结果。
在“建城”环节,新型城镇化应先有产业,再有魂,才能留住人。盖高楼、修马路,那是“造城运动”的模式,中国近几年也有许多城镇深受其害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保障机制,没有工作岗位,人们成了钢筋混凝土里的苦囚,守着楼房,成了“城里人”,生活却无以为继,鬼城的戏码频频上演,城镇化进程出现倒退。新型城镇不应再是千城一面高架林立的水泥森林,而是一个立足于自身区域条件的大平台,公共服务配套完善、就业岗位增加、经济多足发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传承乡俗、留住乡愁,最后才能留住人,进而吸引大城市精英回流。
在新型城镇运行环节,城市管理水平必须提高。水务、电网、交通、医疗、教育、治安、市容、居民、工商……不得不承认,城市管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而正是城市本身复杂性决定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中国现有城市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北京721特大暴雨在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让交通瘫痪、路面成河、数人溺亡,预警不到位、排水系统瘫痪、疏散不及时,哪一项不是城市管理之殇?首都之外,城管与市民间暴力事件频发,屡治无效,更是暴露了目前城市管理的短板。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管理问题也将日益凸显,管理者应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做足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城镇管理再陷尴尬局面。